gāochúnshé

膏唇岐舌



膏唇岐舌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犹言膏唇拭舌。岐舌,谓舌头上耍花招,说话反复无常。

出处清·钱谦益《复李叔则书》:“生平迂愚,耻以文字媚人,况敢膏唇岐舌,以诳知己。”


基础信息

拼音gāo chún qí shé

注音ㄍㄠ ㄔㄨㄣˊ ㄑ一ˊ ㄕㄜˊ

繁体膏脣岐舌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膏唇岐舌:浅析一个鲜为人知的成语》 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成语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它们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也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今天,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个相对陌生但内涵丰富的成语——“膏唇岐舌”。 ### 成语的字面意义 首先,从字面上理解,“膏唇岐舌”中的“膏”意为油脂,用以涂抹;“岐”通“歧”,有分岔、不一致之意;“舌”自然指的是舌头。因此,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用油脂涂抹嘴唇,使舌头产生分歧。 ### 成语的真实含义 然而,这并不是成语的真正含义。实际上,“膏唇岐舌”出自《庄子·齐物论》,原文为“膏之沃者其光晔,舌之岐者其辞辨”。这里的“膏唇岐舌”是用来形容一个人言辞犀利,能言善辩。换句话说,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一个人说话时,能够滔滔不绝,言辞犀利,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 成语的现代应用 虽然“膏唇岐舌”这个成语并不如一些耳熟能详的成语那样常用,但在某些特定的语境下,它依然能够发挥其独特的魅力。比如,在文学作品中,描述某个人物辩论技巧高超,或者是在演讲中展现非凡口才时,使用这个成语,便能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 成语背后的文化价值 通过分析“膏唇岐舌”这一成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古代汉语的魅力,更能体会到先贤们对于语言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成语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份重要遗产,不仅具有极高的语言学价值,更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和哲学思想。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文化的传承者。 总之,“膏唇岐舌”这一成语以其独特的内涵和表现力,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古人智慧与语言艺术的窗口。在日常学习与交流中,了解并运用这些成语,不仅能够提升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热爱。

膏唇岐舌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膏唇岐舌的意思解释、膏唇岐舌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任人唯亲 任:任用。唯:只。任用人不管德才怎样;只用和自己关系亲近的。
孤身只影 形容孤单一人。
翩翩起舞 轻捷飘逸地跳起舞来。
富贵骄人 富:有钱;贵:指有地位。有财有势,盛气凌人。
龙腾虎跃 腾、跃:跳起;跳跃。像龙那样飞腾;像虎那样跳跃。形容非常活跃的姿态。也作“龙跳虎跃。”
叫化子 乞丐。
百战百胜 打一百次仗;胜一百次。形容善于作战;所向无敌。
不费吹灰之力 形容事情做起来非常容易,不花一点力气。
半路出家 半路:路途走到一半;指成年以后;出家:离家去当和尚、尼姑。不是从小而是年岁大点才去当和尚、尼姑或道士的。泛指半路上才学着干某一行不是本行出身。
海底捞月 也作“水中捞月”、“海中捞月”。捞:捞取。从海中捞月亮。形容做事白费力气;根本达不到目的。
乳臭未干 身上的奶腥气还没有退尽。对年幼人表示轻蔑的说法。
分路扬镳 扬镳:指驱马前进。分路而行。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
吴头楚尾 今江西北部,春秋时是吴、楚两国交界的地方,它处于吴地长江的上游,楚地长江的下游,好象首尾互相衔接。
吉光片羽 片羽:一片羽毛;指吉光身上的一小块毛皮;吉光:古代传说中的神兽;毛皮为裘;入水数日不沉;入火不焦。比喻残存的极其珍贵的文物。
三三两两 三个两个地在一起。形容人数不多。
匡谬正俗 纠正错误,矫正陋习。
羊质虎皮 质:本性。羊虽然披上虎皮,还是见到草就喜欢,碰到豺狼就怕得发抖,它的本性没有变。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
度德量力 度:衡量。衡量自己的品德;估计自己的能力。指办事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威信和力量。
意料之外 没有想到的。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九州:指全中国。月亮普照全中国,而人间苦乐不同,少数人过着吃喝玩乐奢侈豪华的生活,好多人却过着饥寒交迫的苦日子。
唯利是图 只要有利就去追求。惟:只有;惟独;图:贪图;追求。
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山阴道:在会稽城西南郊外,那里风景优美。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胜看。后用下句比喻来往的人多,应接不过来。
鞭辟入里 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形容作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
甘拜下风 甘心情愿拜倒在下方。自认不如对方;表示真心佩服。
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鲍鱼:咸鱼;肆:店铺。如同进入咸鱼店,时间一长就闻不到它的腥臭味。比喻环境对人的熏染和影响。
无微不至 微:细微;至:到。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
同功一体 指功绩和地位相同。
断子绝孙 指没有子孙后代。多用作诅咒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