桴鼓相应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用鼓槌击鼓,鼓就发声。比喻相互应和,配合紧密。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李寻传》:“顺之以善政,则和气可立致,犹桴鼓之相应也。”
例子“好!”慈禧太后桴鼓相应地说,“别的差缺慢慢商量吧!”(高阳《清宫外史》上册)
基础信息
拼音fú gǔ xiāng yìng
注音ㄈㄨˊ ㄍㄨˇ ㄒ一ㄤ 一ㄥˋ
繁体桴皷相應
感情桴鼓相应是中性词。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比喻相互应和,配合紧密。
反义词唱对台戏
英语drum responds to the drumsticks(work in perfect coordination)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桴鼓相应:共鸣的艺术》
在浩瀚的语言海洋中,每个词汇都像是璀璨的星辰,散发着独特的光芒。其中,“桴鼓相应”这一成语尤为引人注目。它不仅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更反映了古人对于自然与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理解。
“桴鼓相应”的字面意思是说,当用木棍击打鼓时,鼓声会相应地响起。这本是一个简单的物理现象,但在古代中国,人们却赋予了它更为丰富的内涵。在《庄子·齐物论》中,有这样一句话:“是故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听竽者众,而听琴瑟者寡;听竽者众,而听琴瑟者寡。故曰:‘桴鼓相应’。”在这里,“桴鼓相应”被用来比喻事物之间相互呼应、协调一致的关系。
具体来说,“桴鼓相应”可以理解为两种或多种事物在行动或反应上达到和谐统一的状态。这种状态不仅仅局限于声音上的共鸣,更可以扩展到行为、思想乃至情感层面的共鸣。例如,在团队合作中,成员们能够彼此理解、相互支持,共同朝着一个目标努力,这就是一种“桴鼓相应”的表现。
此外,“桴鼓相应”还常常用来形容自然界中的某些现象。比如,潮汐的涨落与月球引力的变化密切相关,这就如同鼓槌敲击鼓面后产生的回响一样,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呼应。
总而言之,“桴鼓相应”不仅是一种物理现象的描述,更是一种哲学观念的体现。它启示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事务时,应当注重协调与配合,追求整体的和谐与统一。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应具备一种聆听“琴瑟之声”的态度,去感受那些细微而又深刻的共鸣之美。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逍遥法外(意思解释)
- 见风是雨(意思解释)
- 物阜民安(意思解释)
- 卑谄足恭(意思解释)
- 自力更生(意思解释)
- 富贵不淫,威武不屈(意思解释)
- 疑邻盗斧(意思解释)
- 名重一时(意思解释)
- 悬崖勒马(意思解释)
- 止于至善(意思解释)
- 囊萤照雪(意思解释)
- 归马放牛(意思解释)
- 作乱犯上(意思解释)
- 前脚后脚(意思解释)
- 隳肝沥胆(意思解释)
- 目眩心花(意思解释)
- 今是昨非(意思解释)
- 妻儿老小(意思解释)
- 分路扬镳(意思解释)
- 不治之症(意思解释)
- 绘声绘影(意思解释)
- 死对头(意思解释)
- 错落有致(意思解释)
- 扪心自问(意思解释)
-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解释)
- 湖光山色(意思解释)
- 念兹在兹(意思解释)
- 认贼作父(意思解释)
※ 桴鼓相应的意思解释、桴鼓相应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莫衷一是 | 莫:不;还是;衷:折衷;断定;是:对。指不知哪个正确。形容各种意见都有。得不出一致的看法。 |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 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力气大小,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 |
多多益善 | 益:更加;善:好。越多越好;不厌其多。 |
人心归向 | 向:归向,向往。指人民群众所拥护的,向往的。 |
口快心直 | 有啥说啥;想啥说啥。形容人性情直爽;语言明快。 |
拉大旗作虎皮 | 比喻打着革命的旗号来吓唬人、蒙骗人。 |
饿虎吞羊 | 饥饿的老虎活吞一只羊羔。比喻迅猛贪婪。 |
庖丁解牛 | 庖丁:厨师。厨师解割了全牛。比喻掌握了解事物客观规律的人;技术纯熟神妙;做事得心应手。 |
通都大邑 | 都:都市;邑:城。四通八达的大都会、大城市。 |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 预:预先,指事先作好计划或准备;立:成就;废:败坏。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 |
尘外孤标 | 尘外:世外;孤标:孤立的标志。形容清峻突出或人的清高品质。 |
量能授官 | 根据人的能力大小而授予适当官职。 |
指手划脚 | 用手指;用脚划。形容说话时用手脚示意;也比喻瞎指挥;乱加评论指责。 |
心旷神怡 | 心境开阔;精神愉快。旷:空阔;怡:愉快。 |
共商国是 | 国是:国事;国家的大政方针。共同商量国家的政策和方针。 |
错落有致 | 致:别致;有情趣;错落:参差交错;致:情趣。形容事物的布局虽然参差不齐;但却极有情趣;使人看了有好感。 |
将功折罪 | 将:拿;用;折:抵偿。用功劳来抵偿罪过。 |
战战业业 | 戒慎畏惧貌。 |
念兹在兹 | 念:思念;记念;兹:此;这个。念念不忘某件事。 |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 用公道来回报怨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 |
苦口婆心 | 苦口:不厌其烦地反复劝说与开导;婆心:老婆婆的心肠;指好意、善意。好心好意;不厌其烦地劝说或开导。形容耐心恳切地再三规劝。 |
败德辱行 | 败坏道德和操守。 |
当头棒喝 | 当头:迎头;喝:大声喊叫。原是佛教用语。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用棒迎头一击;或大喝一声;以考验对方的领悟程度。现在泛指使人震动和醒悟的猛烈手段。 |
壮心不已 | 指有抱负的人到了晚年;雄心壮志仍不衰减。壮心:宏大的志向;已:停止。 |
赤胆忠心 | 赤:赤诚、真诚;忠:忠诚。形容很忠诚;有时也指非常真诚的心。也作“忠心赤胆”。 |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 黄钟被砸烂并被抛置一边,而把泥制的锅敲得很响。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而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却居于高位。 |
他山之石 | 别的山上的石头。比喻能帮助自己提高见识改正缺点、错误的外力。 |
无所用心 | 用心:动脑筋。指不动脑筋;什么事情都不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