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庭抗礼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庭:庭院;抗:对等;相当;抗礼:行平等的礼。古时宾客和主人相见;分别站在庭院两边相对行礼;以平等地位相待。后比喻对方以平等或对等的关系相处;不分上下。有时比喻互相对立或搞分裂、闹独立。
出处庄周《庄子 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
例子知县此番便和他分庭抗礼,留着吃了饭,叫他拜做老师。(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基础信息
拼音fēn tíng kàng lǐ
注音ㄈㄣ ㄊ一ㄥˊ ㄎㄤˋ ㄌ一ˇ
繁体分庭抗禮
正音“分”,不能读作“fèn”。
感情分庭抗礼是中性词。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用于双方。
辨形“庭”,不能写作“廷”。
辨析分庭抗礼和“平起平坐”。都有地位平等的意思。不同在于:①“平起平坐”含有“权力相等”的意思;分庭抗礼没有。分庭抗礼仅用于双方;“平起平坐”多用于双方;有时也可用于多方。分庭抗礼比喻互相对立或争权;“平起平坐”不能。
谜语各部门拒收贿赂
近义词平起平坐、平分秋色
反义词齐心协力、同心协力、和衷共济
英语stand up to sb.as an equal
俄语быть на рáвной ногé
日语対等(たいとう)にふるまう,対抗(たいこう)する
德语jm als Ebenburtiger entgegentreten(sich mit jm auf gleiche Stufe stellen)
法语tenir tête à(demander l'égalité en droits avec qn.)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在中华文化的浩瀚长河中,成语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于汉语的殿堂之中。每一个成语背后,都蕴藏着一段历史故事或深刻的人生哲理。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分庭抗礼”这一成语,它不仅是一个词汇,更是一段生动的历史画卷。
### 成语释义
“分庭抗礼”意指地位相等的人平起平坐,相互尊重。这里的“庭”指的是古代诸侯朝见天子时所站立的位置,“抗礼”则是指平等的礼节。整个成语用来形容双方地位相当,不卑不亢地对待对方,强调的是双方在地位、实力上的对等性以及由此产生的相互尊重和理解。
### 成语出处
“分庭抗礼”的典故出自《战国策·齐策三》。原文讲述了齐国和秦国之间的一次外交事件。当时,齐王派使者到秦国,秦昭王亲自接见。按照礼仪,秦国的君主应当坐在东边的位置,而使者则坐在西边。然而,当齐国使者到来时,他坚持要与秦王并排而坐,以示两国地位相等。秦昭王见状,不得不让步,接受了齐国使者的提议,两人平起平坐,共同商讨国家大事。这一行为后来被后人总结为“分庭抗礼”。
### 成语寓意
从字面意义到深层含义,“分庭抗礼”不仅仅表达了双方地位的平等,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一种尊重和平等交流的态度。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外交场合还是日常交往,这种精神都是值得推崇的。它提醒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应该保持谦逊和尊重,同时也维护自己的尊严和立场。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健康和谐的社会关系。
### 成语应用
如今,“分庭抗礼”常用于描述两个或多个方面力量相当,彼此间进行平等对话的情景。比如,在商业谈判中,两家实力相当的企业可能会选择“分庭抗礼”,通过平等协商达成合作;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不同国家之间的互动也常常体现出“分庭抗礼”的精神。
总之,“分庭抗礼”作为一条富有智慧的成语,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还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它教会我们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既不失自尊,又能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希望每一位学习者都能从中汲取营养,让这句古老的成语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光彩。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天王老子(意思解释)
- 含辛茹苦(意思解释)
- 改过迁善(意思解释)
- 吉星高照(意思解释)
- 说雨谈云(意思解释)
- 存而不议(意思解释)
- 用心良苦(意思解释)
- 明知故问(意思解释)
- 疙里疙瘩(意思解释)
- 唯物主义(意思解释)
- 时至运来(意思解释)
- 以毒攻毒(意思解释)
- 棋逢敌手,将遇良才(意思解释)
- 抱恨黄泉(意思解释)
- 死不开口(意思解释)
- 无关紧要(意思解释)
- 共商国是(意思解释)
- 举直错枉(意思解释)
- 将功折罪(意思解释)
- 叫苦连天(意思解释)
- 聪明才智(意思解释)
- 忙不择价(意思解释)
- 勤学苦练(意思解释)
- 狼吞虎咽(意思解释)
- 善善恶恶(意思解释)
- 运筹帷幄(意思解释)
- 打退堂鼓(意思解释)
- 霜露之悲(意思解释)
※ 分庭抗礼的意思解释、分庭抗礼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逴俗绝物 | 犹言超世绝俗。 |
反哺之私 | 反哺:幼鸟长大后,衔食喂其母。比喻子女长大奉养父母,报答养育之恩。 |
男女授受不亲 | 授:给予;受:接受;亲:亲自接触。封建礼教规定男女之间不能直接接触、言谈或授受物件,限制男女交往 |
志在千里 | 形容志向远大。 |
化鸱为凤 | 比喻能以德化民,变恶为善。鸱,猫头鹰,古人以为凶鸟。语本《后汉书·循吏传·仇览》:“时考城令河内王涣,政尚严猛,闻览以德化人,署为主簿。谓览曰:‘主簿闻陈元之过,不罪而化之,得少鹰鹯之志邪?’览曰:‘以为鹰鹯不若鸾凤。’” |
色中饿鬼 | 比喻极其贪色的人。 |
飞檐走壁 | 旧小说中形容有武艺的人身体轻捷,能够跳上房檐,越过墙壁。 |
自命不凡 | 自称自己不平常(凡:平凡;平常)。形容自高。 |
乳臭未干 | 身上的奶腥气还没有退尽。对年幼人表示轻蔑的说法。 |
形影相吊 | 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在一起;相互慰问。形容非常孤单;没有伴侣。吊:慰问。 |
气吞牛斗 | 牛:牵牛星。斗:北斗星。牛斗泛指星空。形容气魄很大。 |
无关紧要 | 紧要:急切的,重要的。不重要,不会影响大局。 |
意兴索然 | 索然:全无,空尽。兴致全无。形容一点兴致也没有。亦作“兴致索然”。 |
纵横天下 | 在天下任意往来,没有阻挡。 |
羊质虎皮 | 质:本性。羊虽然披上虎皮,还是见到草就喜欢,碰到豺狼就怕得发抖,它的本性没有变。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 |
闲情逸致 | 逸:安闲;致:兴致。指毫无事物所累;轻松超逸的情趣。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 |
密锣紧鼓 | 锣声紧,鼓点密。戏曲开台前的一阵节奏急促的锣鼓。比喻为配合某人的上台或某事的推行而制造的气氛、声势。 |
凌云之志 | 凌云:高入云霄的志气。形容远大的志向。 |
意料之外 | 没有想到的。 |
洗耳恭听 | 洗耳:擦洗耳朵;比喻很重视听对方说话;恭:恭敬地。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 |
别有用心 | 用心:存心;打算。心中另有打算。现多指心里打着坏主意。 |
叫苦不迭 | 不迭:不停止。形容连声叫苦。 |
可有可无 | 可以有也可以没有。指无关紧要或不很重要。 |
忘乎所以 | 形容由于激动而忘了应有的态度;作出不适宜的举动。乎:古汉语虚词;无词汇意义;所以:指原来应有的态度或行为。 |
绝路逢生 | 形容在最危险的时候得到生路。 |
有机可乘 | 机:机会;乘:趁。有空子可钻。指客观上提供了可以用来达到某种目的的机会。 |
甘之如饴 | 把它看成像饴糖那样甘甜。比喻甘心情愿地从事某种辛苦工作或虽处危困境地也能安然忍受。 |
好来好去 | 善始善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