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ěngquànbǎi

讽一劝百



讽一劝百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形容规讽正道的言辞远远及不上劝诱奢靡的言辞。意在使人警戒,但结果却适得其反。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风一,犹驰骋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不已亏乎?”

例子然讽一劝百,势不自反。(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 杂文》)


基础信息

拼音fěng yī quàn bǎi

注音ㄈㄥˇ 一 ㄑㄨㄢˋ ㄅㄞˇ

繁体諷一勸百

感情讽一劝百是中性词。

用法兼语式;作谓语、定语;指意在使人警戒。

谜语最有效的讥讽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讽一劝百”:言辞中的艺术与智慧》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语言是我们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然而,在不同的语境中,语言所起到的作用也各不相同。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是一个在古代文学中非常重要的成语——“讽一劝百”。 首先,我们来解析一下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讽”指的是讽刺、嘲讽;“劝”则是指劝说、鼓励。将这两个词组合起来,便构成了“讽一劝百”,它的本意是指用一个人的错误行为来劝导上百个人,达到教育和警示的效果。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讽一劝百”的概念最早源于汉代文学家扬雄的《法言·吾子》篇:“或问:‘书与经同乎?’曰:‘否。书者,所以讽一而劝百也。’”在这里,扬雄认为书籍不仅仅是单纯地记载事实,更是一种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启发人们思考、引导人们向善的工具。这种思想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文字力量的深刻认识。 在实际应用中,“讽一劝百”的理念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文学创作之中。例如,在小说、戏剧等叙事性作品中,作者往往会通过描写一个或几个典型人物的故事,来反映社会现象或道德观念。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能够了解到具体事件的经过,还能从中获得更加广泛的人生经验和价值判断。 此外,“讽一劝百”的思想还体现在教育领域。教师在授课时,常常会引用历史上或现实中的案例来说明某个道理,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领悟抽象的概念。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还能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当然,“讽一劝百”的运用也需要掌握好分寸。一方面,我们应该避免过度渲染负面信息,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或误导;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正面引导的力量,让读者在感受到批评的同时,也能看到希望和改变的可能性。 总之,“讽一劝百”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教化、倡导和谐的价值观。它教会我们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时,如何运用智慧的语言去传递正能量,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讽一劝百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讽一劝百的意思解释、讽一劝百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稀里哗啦 象声词,形容雨、东西倒塌等发出的声音。形容被彻底破坏或零零散散。
一丝不苟 苟:苟且。丝毫也不马虎。形容办事极为认真。
高蹈远举 意为隐居避世。
苦尽甘来 尽:终结;甘:甜;美好。比喻艰苦的日子已经过去;美好的时光已经到来。
雪兆丰年 谓冬天大雪是来年丰收的预兆。
进本退末 本:根本;末:枝节。指重视根本、主要的东西,抑制直接、次要的。
促膝谈心 促:挨近;促膝:膝盖挨近膝盖。形容面对面靠近坐着;亲密地交谈心里话。
同心合力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花拳绣腿 比喻只做些表面上好看实际上并无用处的工作。
扬威耀武 见“扬威曜武”。
火烛银花 犹火树银花。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
正人君子 旧时指正直;有道德的人物。现多用来讽刺假装正经的人。
目不斜视 眼睛不往旁边看。形容目光庄重;神情严肃。
妻儿老小 指全家人。用在表示家族负担。
互通有无 相互间拿自己多余的东西去调换自己所缺少的东西。
饭囊酒瓮 比喻只会吃饭喝酒,不会做事的人。
心旷神怡 心境开阔;精神愉快。旷:空阔;怡:愉快。
众建贤才 建:建树;贤才:优秀的人才。选用众多优秀的人才。
兵微将寡 微、寡:少。兵少将也不多。形容力量薄弱。
错落有致 致:别致;有情趣;错落:参差交错;致:情趣。形容事物的布局虽然参差不齐;但却极有情趣;使人看了有好感。
将功折罪 将:拿;用;折:抵偿。用功劳来抵偿罪过。
古往今来 从古代到现在。泛指很长一段时间。
闲情逸致 逸:安闲;致:兴致。指毫无事物所累;轻松超逸的情趣。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
白草黄云 形容边塞荒漠凄凉的景象。
短寿促命 短命早死,要命。
爱毛反裘 古时穿皮毛衣服,毛的一面向外。比喻不重视根本,轻重倒置。
过门不入 经过家门而不回家。形容忠于职守,公而忘私。
慌不择路 势急心慌,顾不上选择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