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èngmìngchéngjiào

奉命承教



奉命承教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奉:敬受;承教:接受教诲。指奉行命令,接受教诲。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臣自以为奉命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不辞。”

例子孙中山《伦敦被难记》:“其中有不合于奉命承教,一味服从之意者,则任意删节,或曲为解说,以养成其盲从之性。”


基础信息

拼音fèng mìng chéng jiào

注音ㄈㄥˋ ㄇ一ㄥˋ ㄔㄥˊ ㄐ一ㄠˋ

感情奉命承教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口语。

近义词奉令承教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奉命承教:解读一种尊敬与学习的态度》 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成语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不仅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也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文化内涵。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个具有深刻含义的成语——“奉命承教”,并尝试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 “奉命承教”出自《礼记·曲礼上》,原文为:“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省,奉命承教。”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古代家庭伦理中,子女对待父母应当遵循的基本礼节,其中包括冬天保暖、夏天散热,晚上安顿好父母,早晨向父母请安,并且时刻准备接受父母的教导。而“奉命承教”就是指遵照父母或长辈的吩咐,虚心接受他们的指导和教育。 这个成语的核心在于“奉命”与“承教”。首先,“奉命”体现了一种尊重权威、服从命令的态度。这不仅仅局限于古代家庭中的亲子关系,更广泛地适用于现代社会中晚辈对长辈、学生对老师、下级对上级等关系。这种态度强调的是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不仅要学会倾听,更要学会服从合理的指令,这是一个人成熟稳重的表现。 其次,“承教”则凸显了谦逊求学的精神。面对知识和经验的传授,无论是来自师长还是同事,我们都应该保持一颗谦卑的心,虚心接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学到新知,还能培养自己的品德修养。正如古人所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个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提升自我。 综上所述,“奉命承教”这一成语,实际上是在倡导一种尊敬与学习的态度。它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无论身处何方,都应该保持谦逊的姿态,尊重他人,虚心求教。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进步,最终达到个人成长和社会和谐的美好境界。

奉命承教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奉命承教的意思解释、奉命承教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逍遥法外 不受拘束。指犯法的人没有受到法律制裁 ;仍然自由自在。
酒囊饭袋 囊:口袋。装酒装饭的口袋。喻指只会喝酒吃饭而毫无能力的人。
天涯海角 天的边缘;海的尽头。形容非常偏僻遥远的地方。也指彼此相隔极远。涯:边。
举重若轻 举起重物就像举起轻东西那么容易。比喻能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
动荡不定 荡:摇动。动荡摇摆,不安定。形容局势不稳定,不平静。
志在千里 形容志向远大。
白日见鬼 大白天见到鬼。原比喻官府里清闲、冷落。现多比喻不可能出现的事。
兵无常势 兵:战争;常:常规、不变;势:形势。指用兵作战没有一成不变的方式。指根据敌情采取灵活对策。
出头露面 在人多的场合公开出现;也指在众人面前出风头表现自己;又常因出现于公共场合而出名。还指出面活动、做事、讲话。
铁面无私 形容公正严明;不讲情面。铁面:比喻刚直无私。
不卑不亢 卑:自卑;亢:高傲。既不自卑;也不高傲。也作“不亢不卑”。
作乱犯上 犯:冒犯。违抗尊长或朝廷,为悖逆或叛乱的行为。
正人君子 旧时指正直;有道德的人物。现多用来讽刺假装正经的人。
户告人晓 让每家每人都知道。
抱恨黄泉 黄泉:人死埋葬的地下,指阴间。心怀遗憾离开人世,死有遗恨。
饭囊酒瓮 比喻只会吃饭喝酒,不会做事的人。
风虎云龙 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事物相互感应。旧时也比喻圣主得贤臣,贤臣遇明君。
分工合作 众人各司其责,共同从事工作。
春寒料峭 料峭:形容初春的微寒。形容早春微带寒意;刺入肌骨。也作“料峭轻寒”、“料峭春寒”。
通时合变 同“通权达变”。
图穷匕见 比喻到最后露出了事物的真相或本来的目的。穷:尽;匕:匕首;短剑。
拨乱济危 平定乱世,救济危难。亦作“拨乱济时”。
忘乎所以 形容由于激动而忘了应有的态度;作出不适宜的举动。乎:古汉语虚词;无词汇意义;所以:指原来应有的态度或行为。
冒失鬼 言语、举动鲁莽、轻率的人。
脸黄肌瘦 脸色黄,肌体瘦。形容营养不良或有病的样子。
惹是生非 惹:引起。非:事端。招惹是非;引争事端。
争分夺秒 不放过一分一秒;形容对时间抓得很紧。也作“分秒必争”。
甘拜下风 甘心情愿拜倒在下方。自认不如对方;表示真心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