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罪吊人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见“伐罪吊民”。
出处《南史·檀道济传》:“道济曰:‘伐罪吊人,正在今日。’皆释而遣之。”
基础信息
拼音fá zuì diào rén
注音ㄈㄚˊ ㄗㄨㄟˋ ㄉ一ㄠˋ ㄖㄣˊ
繁体伐辠弔人
感情伐罪吊人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锄强扶弱。
近义词伐罪吊民
英语punish the wicked and console the people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伐罪吊人:正义与怜悯的交织》
在中国古代的典籍中,有这样一句成语——“伐罪吊人”,它源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是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到楚国时,楚成王接见他时说的一句话:“公子若返晋国,则何以报不榖?”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櫜鞬,以与君周旋。”楚子曰:“其何如礼?”对曰:“子犯曰:‘臣闻之,出门如宾,承事如祭。仁不以勇,义不以力。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礼也。’”楚子曰:“礼,身之干也;敬,身之基也。今子将行,吾使子志之,子能无忘乎?”对曰:“能。”于是楚子使子玉伐郑,使子犯为令尹,使狐偃为司马,使赵衰为司空,使栾枝为御戎。子犯曰:“臣闻之,伐罪吊人,非以求财也。”
这句话的大意是:子犯认为,攻打那些有罪的人,并不是为了获取财富,而是出于一种正义的行为。在古代中国,这种思想是儒家伦理观念的一种体现。孔子曾说:“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意思是,如果法律和刑罚运用不当,人民就会无所适从。因此,在古代中国,对于那些有罪之人,除了惩罚他们,还要给予一定的同情和怜悯,这便是“伐罪吊人”的含义。
“伐罪吊人”这一成语不仅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于公正、公平的追求,也展示了他们对人性的理解和尊重。它告诉我们,即使是在执行法律的过程中,我们也不能忘记人的尊严和价值,不能仅仅将其视为一个简单的惩罚过程。相反,我们应该把其看作是一个帮助人们改正错误、回归正轨的机会。
此外,“伐罪吊人”还强调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古人认为,一个人之所以会犯罪,往往是因为他的道德观念出现了偏差。因此,我们应该通过教育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避免犯罪行为的发生。这与现代心理学中的“预防性干预”理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总之,“伐罪吊人”这一成语所蕴含的思想内涵非常丰富,它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于公正、公平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对人性的理解和尊重。在今天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用更加人性化的方式来处理各种社会问题,以实现真正的和谐稳定。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心灰意懒(意思解释)
- 鉴影度形(意思解释)
- 浪费笔墨(意思解释)
- 一拥而上(意思解释)
- 顾后瞻前(意思解释)
- 巧上加巧(意思解释)
- 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意思解释)
- 自命不凡(意思解释)
- 缠绵悱恻(意思解释)
- 形影相吊(意思解释)
- 斗水活鳞(意思解释)
- 平心而论(意思解释)
- 平生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意思解释)
- 之子于归(意思解释)
- 鲜血淋漓(意思解释)
- 天作之合(意思解释)
- 进进出出(意思解释)
- 别有用心(意思解释)
- 如火如荼(意思解释)
- 阴阳怪气(意思解释)
- 以夷制夷(意思解释)
- 拼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意思解释)
- 师严道尊(意思解释)
- 东道主(意思解释)
- 五花八门(意思解释)
- 珠联璧合(意思解释)
- 西学东渐(意思解释)
- 声驰千里(意思解释)
※ 伐罪吊人的意思解释、伐罪吊人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急中生智 | 智:智谋;对策。在紧急中猛然想出了应付的好办法。 |
流离琐尾 | 比喻处境由顺利转为艰难。 |
合浦珠还 | 合浦:汉代郡名,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 |
形影相顾 | 形:形体;影:身影。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问。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 |
薄暮冥冥 | 薄暮: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冥冥:天地昏暗。傍晚时天色昏暗。 |
喔咿儒睨 | 儒睨:强笑的样子。形容老着脸皮,强作欢颜。 |
困而不学 | 困:困惑,不明白。困惑不明白却不肯学习。 |
将寡兵微 | 寡:少;兵:士兵;微:衰败。兵少将少。形容兵力薄弱。 |
罄竹难书 | 罄:尽;竹:指可供制成竹简的竹子;书:写。用尽竹子也难以写完。后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多形容罪恶累累。 |
兄弟阋墙,外御其侮 | 阋:争吵;墙:门屏;御:抵御。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但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内部虽有分歧,但能一致对外。 |
量能授官 | 根据人的能力大小而授予适当官职。 |
茕茕孑立 | 孤独无依的样子。 |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 诸葛亮:三国时蜀国刘备的军师。比喻人多智广。 |
马牛其风 | 谓马、牛奔逸。《书·费誓》:“马牛其风,臣妾逋逃,勿敢越逐。”孔颖达疏:“僖四年《左传》云:‘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贾逵云:‘风,放也,牝牡相诱谓之风。’然则马牛风佚,因牝牡相逐,而逐至放佚远去也。”后用以表示互不相干。 |
一窍不通 | 窍:洞;这里指心窍。一窍都不是贯通的。比喻什么都不懂;闭塞、愚钝。 |
礼坏乐缺 | 礼:社会道德、行为的规范;乐:教化的规范;缺:残破,废缺。形容社会纲纪紊乱,动荡不安。 |
身败名裂 | 地位丧失;名声败坏。现在也形容干了坏事;遭到彻底失败。 |
二三其意 | 即三心二意。指心意不专一,反复无常。 |
意料之外 | 没有想到的。 |
今古奇观 | 奇观:奇异的景象。指古今奇怪而少见的事。 |
黄钟毁弃 | 毁:毁坏;弃:抛弃;黄钟:古乐器;音调最为洪亮。黄钟被毁坏被抛弃。比喻贤才得不到重用。 |
材优干济 | 指才能优异,有干练的办事能力。 |
骂骂咧咧 | 指在说话中夹杂着骂人的话 |
势在必行 | 行:做。从事情发展的趋势看,必须采取行动。 |
出神入化 | 神:神妙;化:指化境;极高超的境界。超出神妙;进入化境。形容技艺达到非常高超的境界。 |
无微不至 | 微:细微;至:到。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 |
有风有化 | 谓有教育意义。 |
风卷残云 | 大风把残留下的浮云一下子刮走。比喻把残存的东西扫荡干净;也用来形容很快把食物吃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