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uìdiàomín

伐罪吊民



伐罪吊民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伐:讨伐。吊:慰问。讨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号。

出处南朝(梁)任方《百辟劝进今上笺》:“伐罪吊民,一匡靖乱。”

例子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第21回:“大王奋然举义,智者称为伐罪吊民。”


基础信息

拼音fá zuì diào mín

注音ㄈㄚˊ ㄗㄨㄟˋ ㄉ一ㄠˋ ㄇ一ㄣˊ

繁体伐辠弔民

感情伐罪吊民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锄强扶弱。

近义词吊民伐罪、伐罪吊人

英语punish the tyrants and comfort the people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伐罪吊民:正义与同情的融合》 在浩瀚的中华成语海洋中,每一个成语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记忆。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个蕴含深刻道德理念的成语——“伐罪吊民”。这句成语不仅展现了古代人民对于正义的追求,也反映了人们对于苦难者的深切同情。 “伐罪吊民”出自《尚书·泰誓》,原文为:“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其克相上帝,宠绥四方。有罪无罪,汝弗弔民,天降威用侧posix。”这句话的大意是说,上天庇护百姓,设立君主和教师,让他们辅佐天命,保护四方安宁。无论有罪还是无罪的人,如果不能体恤民众的疾苦,就会遭到上天的惩罚。这里的“伐罪”是指讨伐那些违背天理、祸害百姓的恶人;而“吊民”则是指抚慰和救济受苦受难的人民。 这个成语的内涵丰富,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动词组合,更是一种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在封建社会,统治者往往以“奉天承运”的名义进行战争或征伐,但只有那些真正为了维护正义、保护弱小的行动才能得到认可。正如“伐罪吊民”所强调的那样,任何军事行动都应该基于正义的理由,并且在过程中充分考虑民众的利益和感受。 此外,“伐罪吊民”还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仁爱精神。自古以来,中国就有“仁者爱人”的观念,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这种思想贯穿于历史长河之中,在面对灾难和困难时尤其明显。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人为战争,中国人民总是能够团结一致、共克时艰。这正是“吊民”的精神所在——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也要保持对他人生命尊严的尊重和关怀。 总之,“伐罪吊民”这一成语不仅揭示了古代中国人对于正义与同情的追求,也为我们现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道德启示。在当今世界,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我们更应该秉持着“伐罪吊民”的理念,致力于构建一个和平、公正、和谐的世界。

伐罪吊民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伐罪吊民的意思解释、伐罪吊民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酒囊饭袋 囊:口袋。装酒装饭的口袋。喻指只会喝酒吃饭而毫无能力的人。
诛求无度 敛取、需索财贿没有限度。
臭名远扬 名:名声;臭名:坏名声;扬:传播。坏名声传得很远。也作“丑声远播”。
劳民伤财 劳民:使人民劳累;伤:耗费。既让人民劳累受苦;又耗费了资财。指滥用人力物力;造成浪费。
唯物主义 认为世界就其本质来说是物质的,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的哲学观点。
到此为止 以这里为界限。
囊萤照雪 囊萤:把萤火虫放在袋子中。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困而不学 困:困惑,不明白。困惑不明白却不肯学习。
敷衍了事 敷衍:将就应付;不认真。了:了结。将就应付地把事办了。指做事不认真;缺乏责任心。
命与仇谋 仇:仇敌。命运使自己经常与仇人打交道。形容命运不好,常遇挫折。
发号施令 发、施:发布;下达;号:号令、命令。发布命令;下达指示;进行指挥。
有目共睹 睹:看见。大家的眼睛都能看得见。形容极其明显。
拔苗助长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令人满意 指让人意愿得到满足。
不置可否 置:搁;放;可:行;否:不行。不说对;也不说不对。指不明确表态。也作“不加可否。”
令人作呕 呕:想吐;恶心。形容使人厌恶。
黑天半夜 指深更半夜。
美人迟暮 原意是有作为的人也将逐渐衰老。比喻因日趋衰落而感到悲伤怨恨。
空话连篇 连篇:整篇。整篇都是空话,缺乏具体内容。
有求必应 只要有人请求;就一定答应。形容容易答应人的请求;好说话。
升官发财 谓提升了官职,同时就能获得更多的物质财富。
散带衡门 指退官闲居或过隐居生活。
地丑德齐 丑:同类。地相等,德相同。比喻彼此条件一样。
密锣紧鼓 锣声紧,鼓点密。戏曲开台前的一阵节奏急促的锣鼓。比喻为配合某人的上台或某事的推行而制造的气氛、声势。
草满囹圄 监狱里长满了草。比喻政治清明,犯罪的人极少。
黄钟毁弃 毁:毁坏;弃:抛弃;黄钟:古乐器;音调最为洪亮。黄钟被毁坏被抛弃。比喻贤才得不到重用。
拨乱济危 平定乱世,救济危难。亦作“拨乱济时”。
半新不旧 半:二分之一。指不新不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