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ānglánjìng

芳兰竟体



芳兰竟体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芳兰:兰草的香气;竟体:满身。香气满身。比喻举止闲雅,风采极佳。

出处《南史 谢览传》:“览意气闲雅,视瞻聪明。武帝目送良久,谓徐勉曰:‘觉此生芳兰竟体。’”

例子这两人,面如傅粉,唇若涂朱;举止风流,芳兰竟体。(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四回)


基础信息

拼音fāng lán jìng tǐ

注音ㄈㄤ ㄌㄢˊ ㄐ一ㄥˋ ㄊ一ˇ

繁体芳蘭竟軆

感情芳兰竟体是中性词。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比喻举止闲雅。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芳兰竟体:一种高洁的美》 在中华文化的漫长历史中,许多成语都是从古人的诗词歌赋中提炼出来的,它们往往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芳兰竟体”这一成语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它不仅描绘了一种自然之美,更蕴含了古人对于人格品质的高度追求。 首先,我们来看“芳兰”一词。兰,自古以来便是中国文人墨客钟爱的对象。它不仅拥有优雅的姿态和清新的香气,还因其生长环境的特殊性——常生于幽谷之中,不与世争,象征着一种高洁、淡泊的品格。《楚辞·离骚》中有云:“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这里的“兰”便被赋予了君子的含义。而“芳”,则意味着芬芳、美好。因此,“芳兰”二字合在一起,就象征着一种高雅、美好的品质。 再看“竟体”。在古代汉语中,“竟”有终了、完毕之意,“体”则指整体、全身。因此,“竟体”可以理解为全身上下无一不如此。将“芳兰”与“竟体”结合在一起,整句成语的意思便跃然纸上:全身上下都散发着如同兰花般的芬芳,象征着一个人的品行、气质如同兰花一般,无论何时何地都保持着高洁、美好的状态。 在现实生活中,“芳兰竟体”这一成语也常用来赞美那些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能保持高尚品德的人。他们就像那山谷中的兰花,虽不显眼,却始终散发着迷人的香气。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和借鉴,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中,保持内心的纯净与高洁显得尤为重要。 总之,“芳兰竟体”这一成语不仅展现了古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欣赏,更传递出一种追求内在品质提升的价值观。它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要注重外在形象的塑造,更要重视内在修养的培养,让自己的言行举止散发出如兰花般高雅的气息。

芳兰竟体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芳兰竟体的意思解释、芳兰竟体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倒背如流 能很流利地把书本、诗文或资料倒转过来背。形容读得滚瓜烂熟。
迷而不反 迷路后不知回来。比喻犯了错误不知改正。
同病相怜 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怜:怜惜。
多多益善 益:更加;善:好。越多越好;不厌其多。
锲而不舍 锲:雕刻;舍:停止。不停地雕刻。比喻做事或学习有恒心。
前瞻后顾 同“瞻前顾后”。看看前再看看后。有时形容顾虑过多,犹豫不决。
满山遍野 布满山岭田野。形容数量多或范围广。
穷乡僻壤 指荒远偏僻的地方。
乌合之众 合:聚合;众;许多人。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杨柳依依 杨柳:古诗文中杨柳通用,泛指柳树。依依:轻柔的样子。古人送行,折柳相赠,表示依依惜别。比喻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空谷传声 谷:山谷。人在山谷中发出音响;立即可以听到回声。比喻很快有所反响。
半路出家 半路:路途走到一半;指成年以后;出家:离家去当和尚、尼姑。不是从小而是年岁大点才去当和尚、尼姑或道士的。泛指半路上才学着干某一行不是本行出身。
土木形骸 形骸:指人的形体。形体象土木一样。比喻人的本来面目,不加修饰。
倒冠落佩 冠:帽子;佩:佩玉。这里指官服。脱下帽子,摘去佩玉。形容辞官还乡。
形影相吊 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在一起;相互慰问。形容非常孤单;没有伴侣。吊:慰问。
铁树开花 比喻事情非常罕见或极难实现。铁树:也叫苏钱;常绿乔木;好多年才开一次花。
文山会海 形容文件会议多得泛滥成灾。
春去冬来 春天过去,冬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东施效颦 美女西施因病皱眉;显得更美。邻里丑女(后称东施);机械地模仿;也皱起眉头;结果这副苦相使她显得更丑(效:模仿;颦:皱眉头)。比喻不顾具体条件;不加分析地胡乱摹仿别人;结果适得其反;显得可笑。
受益匪浅 匪:通“非”。得到的好处很多。
牵肠挂肚 牵扯感情的事情在心头缠绕。形容非常挂念;不放心。
欺人自欺 自欺:自我欺骗。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
认贼作父 把坏人当作父亲;常指卖身投靠坏人或敌人。
老牛舐犊 舐:舔;犊:小牛。老牛舔着小牛。比喻做父母的怜爱儿女。
在此存照 照:查考,察看。写下字据保存进来,以作凭证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原本指无力与敌人对抗;最好是避开。后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
形形色色 形容事物类别很多;各种各样的都有。形形:原指生出这种形体;色色:原指生出这种颜色。
慢条斯理 形容说话做事动作缓慢;不慌不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