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行踽踽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孤零零地一个人走路。
出处《诗唐·风杕杜》:“独行踽踽,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毛传:“踽踽,无所亲也。”
例子正虑独行踽踽,得卿同行固妙,但无可托词耳。清·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
基础信息
拼音dú xíng jǔ jǔ
注音ㄉㄨˊ ㄒ一ㄥˊ ㄐㄨˇ ㄐㄨˇ
繁体獨行踽踽
感情独行踽踽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状语;指人独自走路。
近义词踽踽独行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独行踽踽”这个成语出自《诗经·小雅·小弁》,原文是“独行踽踽,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这句话的大意是说:独自一人孤独地行走,难道没有其他人吗?但这些人中没有像我的父亲那样亲近的人。这里的“踽踽”指的是一个人孤零零的样子,形容人孤独地走着。
在现代汉语中,“独行踽踽”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孤单地行动,没有同伴或朋友相伴。它常常被用来表达一种孤独和寂寞的情绪,反映了人们在特定情境下可能感到的无助和落寞。例如,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面对着茫茫人海,一个人孤独地走在街头,这时就可以用“独行踽踽”来形容这种情景。
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一种外在的状态,也反映了一种内在的情感体验。它提醒我们,尽管现代社会中人们之间的联系看似更加紧密,但个体的孤独感依然存在。它鼓励我们在追求个人独立的同时,也要学会珍惜与他人的连接,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这些都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同时,“独行踽踽”也启示我们,当身处孤独时,不妨试着去寻找那些能让自己感到温暖和力量的人或事。有时候,一个简单的微笑、一句关心的话语,就足以驱散心中的阴霾。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克服孤独,还能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他人,从而成长为更加成熟、更加坚强的人。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一门心思(意思解释)
- 为民请命(意思解释)
- 失魂丧胆(意思解释)
- 举世混浊(意思解释)
- 箪瓢屡空(意思解释)
- 当仁不让(意思解释)
- 八荒之外(意思解释)
- 平淡无奇(意思解释)
- 爱才如渴(意思解释)
- 目不转睛(意思解释)
- 成竹在胸(意思解释)
- 乳臭未干(意思解释)
- 大开方便之门(意思解释)
- 死不开口(意思解释)
- 死对头(意思解释)
- 令人作呕(意思解释)
- 风虎云龙(意思解释)
- 乐以忘忧(意思解释)
- 认贼作父(意思解释)
- 过门不入(意思解释)
- 当头棒喝(意思解释)
- 狂风暴雨(意思解释)
- 落落寡合(意思解释)
- 寥寥无几(意思解释)
- 金玉满堂(意思解释)
- 西学东渐(意思解释)
- 识时务者为俊杰(意思解释)
- 井中视星(意思解释)
※ 独行踽踽的意思解释、独行踽踽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三十而立 | 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
鉴影度形 | 观察揣度人的形迹。 |
朝令夕改 | 早上发的命令;晚上就改变。形容政令多改;使人民无所适从。 |
苦口之药 | 苦口:口味苦。有疗效的药往往味苦难吃。比喻尖锐的批评,听起来觉得不舒服,但对改正错误很有好处。 |
算尽锱铢 | 算:计算;锱铢:旧制1两=4锱,1两=24铢,比喻极其微小的数量。极微小的数量也要算。指苛敛钱财。 |
成竹在胸 | 成竹:现成完整的竹子。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义。 |
花拳绣腿 | 比喻只做些表面上好看实际上并无用处的工作。 |
神采奕奕 | 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神采:人面部的神气和光彩。奕奕:精神焕发的样子。 |
大千世界 | 佛教用语。世界的千倍为小千世界;小千世界的千倍为中千世界;中千世界的千倍为大千世界。后泛指广大无边纷纭复杂的世界。 |
敲诈勒索 | 依仗权势或抓住别人的把柄;采取威胁手段索取钱财。 |
扶摇直上 | 扶摇:迅猛盘旋而上的旋风。乘着大旋风之势一直上升。比喻事物迅速地直线上升。有时也比喻官职提升得很快。 |
俭以养德 | 节俭有助于养成质朴勤劳的德操。 |
难上加难 | 难:不容易。形容极端的难度。 |
孝子贤孙 | 孝敬父母的有德行的子孙。泛指有孝行的子孙。 |
螓首蛾眉 | 螓:蝉的一种。螓首:额广而方;蛾眉:眉细而长。宽宽的额头,弯弯的眉毛。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
钻木取火 | 硬木棒对着木头摩擦或钻进去,靠摩擦取火。 |
死不开口 | 至死也不说话。指缄口不言 |
兴高采烈 | 兴致高;精神饱满。采:精神;烈:强烈;旺盛。 |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 诸葛亮:三国时蜀国刘备的军师。比喻人多智广。 |
通今达古 | 同“通今博古”。 |
古往今来 | 从古代到现在。泛指很长一段时间。 |
汗马功劳 | 汗马:战马奔驰出汗。指将士立下战功。后指对事业的辛勤贡献。 |
取之不尽 | 拿不尽。形容极其丰富。 |
不可告人 | 不能告诉别人。多指见不得人的不光明、不正当的用心或行径。 |
不宁唯是 | 宁:请助词,无义;唯:只是;是:这样。不只是这样。即不仅如此。 |
鹬蚌相争 |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
雅俗共赏 | 雅俗:文雅和粗俗。旧时把文化高的人称“雅人”;把没文化的人称“俗人”;赏:欣赏。无论文化水平高低都能欣赏。形容艺术水平既高雅又通俗;能为各种人所接受。 |
似曾相识 | 好象曾经见过。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