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门黄犬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秦二世二年七月,丞相李斯因遭奸人诬陷,论腰斩咸阳市。临刑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事见《史记·李斯列传》。后以“东门黄犬”作为官遭祸,抽身悔迟之典。
出处《史记·李斯列传》载:秦二世二年七月,丞相李斯因遭奸人诬陷,论腰斩咸阳市。临刑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例子东门黄犬,固以长悲;南阳白衣,何可复得!南朝·陈·徐陵《梁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
基础信息
拼音dōng mén huáng quǎn
注音ㄉㄨㄥ ㄇㄣˊ ㄏㄨㄤˊ ㄑㄨㄢˇ
繁体東門黄犬
感情东门黄犬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人后悔。
近义词东门逐兔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东门黄犬》——一个警示权力与忠诚的寓言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许多生动的成语故事,它们不仅富有哲理,而且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个少有人知却寓意深刻的成语——“东门黄犬”。这个成语源自汉代,讲述了一个关于忠诚与权力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西汉时期,当时的皇帝是汉宣帝。宣帝在登基之前,曾遭受过许多磨难。他的祖父刘据因为一场宫廷斗争而被迫自杀,宣帝也因此被流放。在流放期间,他结识了一位名叫徐福的人。徐福是一个非常忠诚的朋友,他一直陪伴着宣帝度过艰难时刻,并且在宣帝复位后,仍然忠心耿耿地侍奉着他。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宣帝开始变得专横跋扈,对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产生了猜疑之心。有一天,宣帝突然下令处决了徐福,理由是他担心徐福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宣帝的这一行为引起了朝野上下的震惊和不满。据说,在徐福临刑前,他曾感叹道:“我本以为能够与君共患难,没想到却落得如此下场。昔日东门之犬犹有情,而今君王之犬无情矣。”
这里的“东门黄犬”指的是徐福自己,他用“黄犬”自比,表达出自己对宣帝的忠诚以及对被误解、背叛的无奈与悲哀。这则故事通过徐福的形象深刻揭示了人性中的复杂性,尤其是权力对于人性的影响。它告诉我们,当一个人掌握了巨大的权力时,往往容易变得盲目自信,甚至会怀疑身边的一切,从而做出一些违背初衷的事情。
“东门黄犬”这个成语因此成为了警示人们警惕权力腐蚀的一个经典案例。它提醒我们,在拥有权力的同时,也要保持谦逊的态度,珍惜那些在困难时刻给予支持和帮助的人。同时,它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于忠诚和感恩价值观念的重视。
总之,“东门黄犬”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典故,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中的光明与阴暗。它教会我们要珍惜身边的朋友,无论是在顺境还是逆境中都要坚守自己的原则,不要轻易被权力所左右,更不能忘记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尽信书不如无书(意思解释)
- 假公济私(意思解释)
- 风驰电掣(意思解释)
- 空穴来风(意思解释)
- 回光反照(意思解释)
-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意思解释)
- 草菅人命(意思解释)
- 空费词说(意思解释)
- 繁文缛节(意思解释)
-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意思解释)
- 喜新厌旧(意思解释)
-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意思解释)
- 扬威耀武(意思解释)
- 偃旗息鼓(意思解释)
- 衣锦还乡(意思解释)
- 夷为平地(意思解释)
- 室徒四壁(意思解释)
- 罄竹难书(意思解释)
- 心烦意乱(意思解释)
- 一条龙(意思解释)
- 度德量力(意思解释)
- 白草黄云(意思解释)
- 取之不尽(意思解释)
- 汲汲顾影(意思解释)
- 迷离惝恍(意思解释)
- 背乡离井(意思解释)
- 字斟句酌(意思解释)
- 圆凿方枘(意思解释)
※ 东门黄犬的意思解释、东门黄犬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反复无常 | 反复;颠过来倒过去;无常:没有常态。经常变化没有稳定的状态。形容变动不定或狡诈多变。 |
百川归海 | 百川:泛指大小江河。所有江河最终都流入大海。比喻众望所归或大势所趋。也比喻许多事物由分散而汇集到一处。 |
多才多艺 | 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艺。 |
翩翩起舞 | 轻捷飘逸地跳起舞来。 |
光前耀后 | 光前:光兴前业。光耀祖先,造福后代。 |
四书五经 | 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指儒家经典。 |
打肿脸充胖子 | 比喻宁可付出代价而硬充作了不起。 |
二八佳人 | 二八:指十六岁:佳人:美女。十五六岁的美女。 |
路无拾遗 | 见“路不拾遗”。 |
隳肝沥胆 | 隳:毁坏;沥:液体往下滴。比喻待人忠心耿耿,赤诚无比。 |
拔茅连茹 | 茅:白茅,一种多年生的草;茹:植物根部互相牵连的样子。比喻互相推荐,用一个人就连带引进许多人。 |
斗水活鳞 | 语本《庄子·外物》:“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后因以“斗水活鳞”比喻得到微薄的资助而解救眼前的危急。 |
定国安邦 | 邦:国家。治理和保卫国家,使国家安定稳固。 |
举世无敌 | 全世界没有能胜过的。 |
意兴索然 | 索然:全无,空尽。兴致全无。形容一点兴致也没有。亦作“兴致索然”。 |
龙驭上宾 | 亦作“龙御上宾”。《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因用“龙驭上宾”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意为乘龙升天,为天帝之宾。 |
安闲自得 | 自得:自己感到舒适。安静清闲,感到非常舒适。 |
散言碎语 | 犹言闲言碎语。 |
才高七步 | 形容才思敏捷。 |
迫不得已 | 迫:逼迫;已:停止;结束。逼得毫无办法;不得不如此。 |
踵武前贤 | 踵:脚跟。武:足迹。跟随着前人的脚步走。比喻效法前人。 |
充耳不闻 | 充:塞住;闻:听。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听别人的意见或劝告。 |
今古奇观 | 奇观:奇异的景象。指古今奇怪而少见的事。 |
伸手不见五指 | 形容光线非常暗,看不见四周围的事物。 |
壮心不已 | 指有抱负的人到了晚年;雄心壮志仍不衰减。壮心:宏大的志向;已:停止。 |
苟合取容 | 苟合:苟且附合;取容:取悦,讨好。苟且迎合,取悦于人。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止:语助词;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仰望着高山,效法着大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
形形色色 | 形容事物类别很多;各种各样的都有。形形:原指生出这种形体;色色:原指生出这种颜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