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首下心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首:头;下心:屈服于人。形容屈服顺从。
出处唐 韩愈《祭鳄鱼文》:“刺史虽驽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伈伈睍睍,为民吏羞,以偷活于此邪?”
例子就照在青云山口似悬河的那派谈锋,也不愁姑娘不低首下心的诚服首肯。(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五回)
基础信息
拼音dī shǒu xià xīn
注音ㄉ一 ㄕㄡˇ ㄒ一ㄚˋ ㄒ一ㄣ
感情低首下心是贬义词。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
谜语息
近义词低眉顺眼
英语obsequiously submissive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低首下心:谦卑与敬畏之心》
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以简洁凝练的语言形式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其中,“低首下心”这一成语,便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和精神价值。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成语的世界,探索它的深刻含义。
在古汉语中,“低首下心”中的“低首”是指低下头,表示顺从、恭敬的态度;而“下心”则意味着放低心态,表现出谦逊和敬畏的心态。因此,“低首下心”的整体意思是指人处在一种谦虚、恭敬、谦卑的状态之中,既不傲慢也不自大,而是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去对待他人和事物。这不仅是一种外在的姿态,更是一种内在的精神状态,是中华文化中提倡的一种美德。
“低首下心”这一成语出自于《庄子·渔父》:“孔子愀然而叹,再拜而起,曰:‘丘再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围于陈蔡。丘不知所失,而离此四谤者何也?’渔父曰:‘甚矣,子之难悟也!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而迹愈多,自以为尚迟。疾走不休,绝力而死。不知处阴以休影,处静以息迹,愚亦甚矣!悟矣,子将恶乎比哉?吾将示子以一言:心斋。夫心斋者,坐忘耳目,使心无思虑,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然后可以入道。故圣人者,非有所用也,有所用也者,则有所不用也。有所不用也者,则有所用也。有所用也者,则有所不用也。故君子之道,贵乎能用而不执其用也。是以圣人之行,若飘风之过隙,若惊鸿之掠水,不为物累,不为情役。故能成其大,立其信。子独不见夫狸狌乎?卑身曲脊,以求食焉;或伏于穴,或窜于林,或潜于渊,或跃于山,皆为食也。然则子之行,亦犹是也。子独不见夫骐骥乎?日行千里,无所不用其力也;然而子之行,亦犹是也。子独不见夫龙蛇乎?变化无常,或游于天,或潜于渊,或藏于穴,或出乎山,皆因其时也。然则子之行,亦犹是也。子独不见夫天地之间,万物之生,皆因时而动,因势而变,未尝有定形也。故君子之道,贵乎能因时而动,因势而变,未尝有定形也。故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乎!’”
在这段文字中,庄子借渔父之口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顺应自然的生活态度。他提到,真正的圣人并非刻意追求某种结果,而是顺应自然,达到一种心无挂碍、自由自在的状态。这种状态下的人,就像飘风一样,快速地穿过缝隙,像惊鸿一般掠过水面,不会被物质所束缚,也不会被情感所控制。他们能够成就大事,树立信誉,因为他们懂得如何运用自己的能力而不执着于具体的使用方式。庄子通过这些比喻,传达了“低首下心”的重要性,即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时,保持谦逊和敬畏的心态,才能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实现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低首下心”不仅是对个人品德的要求,也是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的重要原则。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面临着各种竞争和压力,容易产生骄傲和自负的情绪。然而,如果我们能够时刻保持谦虚和敬畏的心态,就能更好地理解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同时,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谦卑的态度也有助于我们更加客观地看待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低首下心”这一成语,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始终保持谦虚和敬畏的心态,这是一种宝贵的品质,也是我们应当追求的人生境界。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武不善作(意思解释)
- 瓮中之鳖(意思解释)
- 食不充口(意思解释)
- 首身分离(意思解释)
- 普天同庆(意思解释)
- 柳暗花明又一村(意思解释)
- 大包大揽(意思解释)
- 叫化子(意思解释)
- 喜新厌旧(意思解释)
- 擦肩而过(意思解释)
- 神采奕奕(意思解释)
- 冠绝一时(意思解释)
- 酒能乱性(意思解释)
- 铁树开花(意思解释)
- 欺善怕恶(意思解释)
- 皮笑肉不笑(意思解释)
- 湖光山色(意思解释)
- 胡支扯叶(意思解释)
- 足衣足食(意思解释)
- 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意思解释)
- 了如指掌(意思解释)
- 背乡离井(意思解释)
- 雅俗共赏(意思解释)
- 暴露无遗(意思解释)
- 华不再扬(意思解释)
- 走过场(意思解释)
- 声驰千里(意思解释)
- 朝升暮合(意思解释)
※ 低首下心的意思解释、低首下心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入吾彀中 | 彀:张满弓弩;彀中:指箭能射及的范围,比喻牢笼,圈套。进入了我的弓箭射程之内。比喻就范。 |
因材施教 | 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进行;教:教育。根据学习的人的不同志趣、资质来进行不同的教育。 |
反哺之私 | 反哺:幼鸟长大后,衔食喂其母。比喻子女长大奉养父母,报答养育之恩。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忧虑在天下人之前,享受在天下人之后。比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
命中注定 | 命:命运;人一生的遭遇;注定:预先决定。旧时迷信说法;指命运早已决定了。 |
存而不议 | 存:保留;议:讨论。指把问题保留下来,暂不讨论。 |
和风细雨 | 温和的风和细小的雨。本指自然现象;现多指用和缓的态度和方式处理问题。 |
主忧臣劳 | 忧:忧患。君主有了忧患,臣下就要为他效力。 |
旁征博引 | 旁:广泛;征:征求;博:广博;引:引证。广泛地引用材料作为依据、例证。 |
经纬天下 | 经,纬:治理。指治理国家。 |
沤沫槿艳 | 沤:水泡;槿:木槿。晶莹的水泡,艳丽的槿花。比喻短暂的幻象或易消失的事物。 |
顾影弄姿 | 顾影:看着自己的身影;弄姿:做出各种姿态。对着自己的身影,做出各种姿态。形容卖弄身形,自我欣赏。 |
安眉带眼 | 长了眉毛,有了眼睛。意思是同样是一个人。 |
海底捞月 | 也作“水中捞月”、“海中捞月”。捞:捞取。从海中捞月亮。形容做事白费力气;根本达不到目的。 |
敷衍了事 | 敷衍:将就应付;不认真。了:了结。将就应付地把事办了。指做事不认真;缺乏责任心。 |
表里如一 | 表:外表;里:内心。外表和内心一个样。外表与内部一致。形容人的言论、行动和思想完全一致。 |
粗制滥造 | 粗:粗糙;滥:过多而不加以节制。原指产品制作粗糙;只求数量;不顾质量。现也泛指工作草率;不讲求质量。 |
秽德垢行 | 指自污浊其德行以避祸患。 |
死不开口 | 至死也不说话。指缄口不言 |
兴高采烈 | 兴致高;精神饱满。采:精神;烈:强烈;旺盛。 |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 谚语。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 诸葛亮:三国时蜀国刘备的军师。比喻人多智广。 |
公子哥儿 | 指富贵人家只讲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子弟。 |
受益匪浅 | 匪:通“非”。得到的好处很多。 |
尽诚竭节 | 诚:忠诚。节:气节,义节。竭尽自己全部的忠诚和义节。亦作“尽节竭诚”、“尽心竭诚”、“尽忠竭力”、“尽忠竭诚”、“尽忠竭节”、“竭忠尽节”。 |
偶语弃市 | 偶语:相对私语;弃市:在闹市执行死刑。指在暴政下,二人相对私语也会遭到杀身之祸。 |
屦及剑及 | 屦:鞋;及:赶上。形容人奋发兴起,行动果断迅速 |
无声无息 | 息:音信;消息。没有声音;没有气息。形容没有声响;不为人觉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