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足三分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例子汉家王气已将尽,鼎足三分各自雄。(元 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二折)
基础信息
拼音dǐng zú sān fēn
注音ㄉ一ㄥˇ ㄗㄨˊ ㄙㄢ ㄈㄣ
感情鼎足三分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三方分立。
近义词三足鼎立、鼎足而三
英语a tripartite confrontation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鼎足三分:历史与文化的融合》
在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生动形象的成语流传至今。这些成语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也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个极具历史韵味的成语——“鼎足三分”。
“鼎足三分”出自《三国演义》,原文为:“今曹、刘、孙鼎足三分,各据一方。”这里的“鼎足三分”比喻三方势力彼此独立、相互制衡的状态。其中,“鼎”是一种古代用来烹煮食物的器具,而“足”则是指鼎的三只脚。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鼎”不仅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更寓意着稳定与平衡。因此,“鼎足三分”形象地描绘了三个力量相当的集团或势力之间的微妙关系。
从字面意义上看,“鼎足三分”可以理解为三个部分各自占据三分之一的比例,代表着一种均衡的状态。而在实际应用中,它更多地被用来形容在某一领域内,存在三个势均力敌的竞争者,彼此之间既存在着合作的可能性,又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竞争的关系。这种状态往往能够促进各方的发展和进步,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
例如,在中国历史上,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最终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这一时期的政治格局,正可以用“鼎足三分”来形容。曹操、刘备、孙权三位英雄人物,分别建立了魏、蜀、吴三国,他们之间既有合作也有对抗,共同书写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
再如,在商业领域,当市场上出现三家实力相当的企业时,它们之间的竞争往往会促使整个行业的发展。这三家企业的市场份额大致相等,形成了“鼎足三分”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每家企业都会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质量,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这样的竞争不仅能够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还能够让消费者享受到更好的商品和服务,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和发展。
“鼎足三分”这一成语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描述,更是一种智慧的体现。它告诉我们,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时,要学会寻找和保持平衡,既要懂得合作,又要敢于竞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成就。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学无止境(意思解释)
- 易放难收(意思解释)
-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意思解释)
- 心有余而力不足(意思解释)
- 令人神往(意思解释)
- 刻骨铭心(意思解释)
- 草菅人命(意思解释)
- 广阔天地(意思解释)
- 列风淫雨(意思解释)
- 流离颠沛(意思解释)
- 藏形匿影(意思解释)
- 户告人晓(意思解释)
- 气吞牛斗(意思解释)
- 战战业业(意思解释)
- 家破人亡(意思解释)
- 超然物外(意思解释)
- 胡支扯叶(意思解释)
- 汗马功劳(意思解释)
- 爱毛反裘(意思解释)
- 坐以待毙(意思解释)
- 河山之德(意思解释)
- 轰轰烈烈(意思解释)
- 天相吉人(意思解释)
- 经国之才(意思解释)
- 久假不归(意思解释)
- 钜学鸿生(意思解释)
- 甘之如饴(意思解释)
- 一清二楚(意思解释)
※ 鼎足三分的意思解释、鼎足三分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青天霹雳 | 霹雳:响雷。晴天打响雷。比喻突然发生意外的,令人震惊的事件。 |
经史子集 | 经:经书,儒家经典;史:史书;子:诸子百家著作;集:文集。指古代的经典著作。泛指古代典籍。 |
浇风薄俗 | 指社会风气轻浮庸俗。 |
嘘寒问暖 | 问冷问热;口可出热气使受寒的人温暖。形容对别人的生活非常关心。嘘:缓缓吹气。 |
顾后瞻前 | 同“瞻前顾后”。 |
存而不议 | 存:保留;议:讨论。指把问题保留下来,暂不讨论。 |
臭名远扬 | 名:名声;臭名:坏名声;扬:传播。坏名声传得很远。也作“丑声远播”。 |
玩世不恭 | 旧指因对现实不满而采取的一种不严肃不认真的生活态度。玩世:用消极、游戏的态度对待生活;不恭:不严肃。 |
视微知着 | 看到细微迹象,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势。 |
不三不四 | 不像这也不像那。即不像样子;不伦不类。形容不正派或不像样子。 |
溢于言表 | 超出言语以外。指某种思想感情虽未说明却能使人体会出来。 |
慷慨悲歌 | 情绪激昂地唱歌,以抒发悲壮的胸怀。 |
敲诈勒索 | 依仗权势或抓住别人的把柄;采取威胁手段索取钱财。 |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 预:预先,指事先作好计划或准备;立:成就;废:败坏。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 |
敷衍了事 | 敷衍:将就应付;不认真。了:了结。将就应付地把事办了。指做事不认真;缺乏责任心。 |
气象万千 | 气象:景象;万千:泛指极多。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 |
团团转 | 回环旋转,形容不知道怎么办好。 |
一鼻子灰 | 比喻碰壁或受斥责。《红楼梦》五五回:“幸而平姐姐在这里,没得臊一鼻子灰,趁早知会他们去。” |
罄竹难书 | 罄:尽;竹:指可供制成竹简的竹子;书:写。用尽竹子也难以写完。后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多形容罪恶累累。 |
棋逢敌手,将遇良才 | 逢:遭遇,遇见。比喻交战或竞技的双方本领相当,不相上下。 |
融会贯通 | 融会:融合领会;贯通:透彻理解。指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合贯穿在一起;从而取得对事理全面透彻的理解。 |
生公说法 | 生公:晋末高僧竺道生,世称生公。竺道生解说佛法,能使顽石点头。比喻精通者亲自来讲解,必能透彻说理而使人感化。 |
之子于归 | 之子:这个女子;于归:到丈夫家中去。指女子出嫁 |
亡命之徒 | 指逃亡的人。也称冒险犯法;不顾性命的人。亡:无;命:名;亡命:逃匿则削除名籍;故以逃亡为亡命;即逃亡;流亡;徒:一类人(含贬义)。 |
目无全牛 | 比喻技艺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界。 |
清风劲节 | 喻人品纯洁,节操坚贞。 |
顾景惭形 | 看着身影,对自己的形体感到羞愧。谓自认不配享受某种荣誉、称号等而感到惭愧。 |
生知安行 | 生来就知道天下通行的大道,从容安然地实现天下的大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