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àoshāng

吊死扶伤



吊死扶伤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吊祭死者,扶救伤者。

出处《南史·齐纪上·高帝》:“公奉辞伐罪,戒旦晨征,兵车始交,氛祲时荡,吊死扶伤,弘宣皇泽。”

例子震孺出关,延见将士,吊死扶伤,军民大悦。《明史·方震孺传》


基础信息

拼音diào sǐ fú shāng

注音ㄉ一ㄠˋ ㄙˇ ㄈㄨˊ ㄕㄤ

繁体弔死扶傷

感情吊死扶伤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比喻、定语;用于领导者。

近义词吊死问疾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吊死扶伤:生命关怀的深沉表达》 在中华文化的广阔天地中,成语是承载着丰富历史和文化内涵的瑰宝。它们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反映了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以及审美情趣。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个充满人文关怀色彩的成语——“吊死扶伤”。 “吊死扶伤”一词出自于《后汉书·光武帝纪下》:“今民困于赋役,重以饥馑,死亡者众,而官吏不顾,但务征税,吊死扶伤,莫肯相救。”这里的“吊死扶伤”原意是指在灾难或战乱中救助死者,扶持受伤的人。这句古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道德风尚,即在灾难面前,人们应该相互帮助,共同面对困难。 随着时间的发展,“吊死扶伤”的含义逐渐演变为泛指对弱者、病患、遇难者的关心与救助。它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和互助精神,倡导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社会价值观。这种精神与现代社会提倡的“人道主义”理念不谋而合,体现了人类对于生命的尊重和珍视。 在当今社会,“吊死扶伤”的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突发疫情,总有人挺身而出,不顾个人安危地投入到救援工作中去。他们可能是医生、护士、志愿者,也可能是普通的市民。正是有了这些人的存在,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美好,人们的生命安全才能得到更好的保障。 总而言之,“吊死扶伤”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关怀和道德价值。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里,我们应当继承并发扬这一传统美德,让关爱与互助成为社会的主流风气,共同构建一个充满温情的美好世界。

吊死扶伤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吊死扶伤的意思解释、吊死扶伤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喜笑颜开 颜:脸色;开:舒展;开朗。形容心里高兴;满面笑容。
引鬼上门 比喻招来坏人。
居重驭轻 指人主掌握兵权以制政权。
翩翩起舞 轻捷飘逸地跳起舞来。
起兵动众 众:大队人马。旧指大规模出兵。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
荒淫无耻 荒淫:贪酒好色。生活糜烂;不知羞耻。
先声夺人 声:声势;夺人:指动摇人心。先张扬自己的声势以压倒对方。也比喻做事抢先一步。
四书五经 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指儒家经典。
大包大揽 把事情、任务等尽量兜揽过来。
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 比喻说话夸大之极。
算尽锱铢 算:计算;锱铢:旧制1两=4锱,1两=24铢,比喻极其微小的数量。极微小的数量也要算。指苛敛钱财。
吃不了兜着走 比喻不能承受或担当。
分路扬镳 扬镳:指驱马前进。分路而行。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
鬼头鬼脑 形容举止诡秘;行为不光明正大或不正派。
骨肉之亲 骨肉:骨和肉,比喻至亲;亲:亲爱。比喻父母、兄弟、子女之间相亲相爱的关系。
拔苗助长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冲锋陷阵 陷阵:攻破;深入敌阵。冲向敌人的防线;攻破敌人的阵地。形容作战英勇。
讨价还价 卖主要价高;买主给价低;双方要反复争议。现比喻在进行谈判时反复争议;或接受任务时讲条件。
室迩人遥 见“室迩人远”。
珍楼宝屋 珍奇的楼阁,华丽的房屋。指富丽豪华的建筑物。
美人迟暮 原意是有作为的人也将逐渐衰老。比喻因日趋衰落而感到悲伤怨恨。
断织劝学 原指东汉时乐羊子妻借切断织机上的线,来讽喻丈夫不可中途废学。后比喻劝勉学习。
前仆后继 仆:倒下;继:跟上。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紧跟上去。形容斗争的英勇壮烈。
无影无踪 踪:踪迹。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
了如指掌 了:了解;清楚。指掌:指手掌里的东西。形容对情况清楚得就像指点掌上的东西;给人看一样。比喻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
进进出出 走进走出,穿进穿出。
苟合取容 苟合:苟且附合;取容:取悦,讨好。苟且迎合,取悦于人。
五花八门 原指五行阵和八门阵。这是古代两种战术变化很多的阵势。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