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āndòujiàn

箪豆见色



箪豆见色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比喻计较小利。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好名之人能让千乘之国,苟非其人,箪食豆羹见于色。”

例子梁启超《论自由》:“是何异箪豆见色,而曰我通功利派之哲学,饮博无赖。”


基础信息

拼音dān dòu jiàn sè

注音ㄉㄢ ㄉㄡˋ ㄐ一ㄢˋ ㄙㄜˋ

繁体簞豆見色

感情箪豆见色是贬义词。

用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芝麻绿豆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箪豆见色:浅谈成语中的饮食文化与审美情趣》 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成语作为汉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其中,“箪豆见色”这一成语虽不常见,但其背后所蕴含的饮食文化与审美情趣却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首先,我们来解析成语中的字面意义。“箪”指的是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豆”则是古代一种木制或陶制的食器,形状类似高脚盘。由此可知,“箪豆”一词主要描述的是古人用以盛装食物的器具。而“见色”则引申为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因此,成语“箪豆见色”的本意可以理解为通过观察食物的色泽来判断其品质的好坏。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箪豆见色”往往被赋予了更为深刻的寓意。它不仅仅局限于对食物外观的评价,而是被用来比喻人或事物的表象,强调不要仅凭外在的表象就轻易下结论,而应该深入探究其内在的本质。这实际上是对人们的一种告诫:在评判任何事物时,不应仅仅停留在表面,而应透过现象看本质,做到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 此外,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箪豆见色”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中对于饮食文化的高度重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饮食不仅仅是满足基本生存需求的行为,更是一种精神享受和社交活动。古人讲究“色香味形”,认为食物的颜色、香气、味道以及形态都是构成美食的重要因素。因此,“箪豆见色”也体现了古人在日常生活中追求美好事物的态度,以及对生活品质的不懈追求。 总之,“箪豆见色”这一成语虽然看似简单,但却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时,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同时也要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好,不断提升自我,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箪豆见色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箪豆见色的意思解释、箪豆见色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老奸巨猾 老:很;极;奸:奸诈;巨:大;极;猾:狡猾。形容阅历深而手段极其奸诈狡猾的人。
掉舌鼓唇 炫耀口才,夸夸其谈。
照葫芦画瓢 比喻照着样子模仿。
春风风人 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比喻及时给人以良好的教育和帮助。
蝶粉蜂黄 指古代妇女粉面额黄,妆扮美容。
东扶西倒 从这边扶起,却又倒向那边。比喻顾此失彼。也形容坏习气太多,纠正了这一点,那一点又冒头了。
一寸光阴一寸金 一寸光阴:指日影移动一寸;形容很短的时间。形容时间的宝贵。
鱼死网破 不是鱼死;就是网破。指拼个你死我活。
吴头楚尾 今江西北部,春秋时是吴、楚两国交界的地方,它处于吴地长江的上游,楚地长江的下游,好象首尾互相衔接。
拔茅连茹 茅:白茅,一种多年生的草;茹:植物根部互相牵连的样子。比喻互相推荐,用一个人就连带引进许多人。
互通有无 相互间拿自己多余的东西去调换自己所缺少的东西。
吉光片羽 片羽:一片羽毛;指吉光身上的一小块毛皮;吉光:古代传说中的神兽;毛皮为裘;入水数日不沉;入火不焦。比喻残存的极其珍贵的文物。
量能授官 根据人的能力大小而授予适当官职。
一条龙 比喻事物首尾相连,排成一条连续不断的线。也比喻生产程序或工作环节上的相关联的连续。
将功折罪 将:拿;用;折:抵偿。用功劳来抵偿罪过。
时不我待 时间不会等待我们。指要抓紧时间。
似是而非 是:对;正确;非:不对;错误。好像是对的;实际上不对。指表面上相似;实际上不一样。
显亲扬名 显:使显赫;扬:传扬。使父母宗族显耀;张扬自己的声誉。指中举、立功、做官的荣耀。
飞蛾扑火 蛾:像蝴蝶似的昆虫。飞蛾扑到火上。比喻自寻死路;自取灭亡。
鹬蚌相争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唯利是图 只要有利就去追求。惟:只有;惟独;图:贪图;追求。
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山阴道:在会稽城西南郊外,那里风景优美。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胜看。后用下句比喻来往的人多,应接不过来。
圆凿方枘 凿:榫眼;枘:榫头。方榫头插不进圆榫眼。比喻不相投合;格格不入。
魂飞天外 灵魂脱离躯体飞到天空之外。形容惊恐到极点。
穷愁潦倒 穷愁:穷困愁伤。潦倒:颓丧,失意。形容贫寒困窘,愁苦失意的样子。亦作“羁愁潦倒”、“潦倒穷愁”。
聪明伶俐 伶俐:灵活。形容小孩子头脑灵活;记忆力和理解力强。
绝路逢生 形容在最危险的时候得到生路。
母夜叉 比喻凶悍的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