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àishuāngbīng

戴霜履冰



戴霜履冰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形容不怕严寒,奔波于外。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勖学》:“于是莫不蒙尘触雨,戴霜履冰,怀黄握白,提清絜肥,以赴邪径之近易,规朝种而暮获矣!”


基础信息

拼音dài shuāng lǚ bīng

注音ㄉㄞˋ ㄕㄨㄤ ㄌㄩˇ ㄅ一ㄥ

感情戴霜履冰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生活。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戴霜履冰:砥砺前行的坚韧与勇气》 在古代汉语中,“戴霜履冰”这个成语有着独特的韵味和深刻的含义。它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更是寓意着一种人生态度,一种面对困难时的坚定决心与勇往直前的精神。 “戴霜履冰”出自《后汉书·袁安传》:“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 这段话描述了东汉时期,洛阳城遭遇了一场罕见的大雪,人们纷纷清除门前积雪,以便通行。然而,当官员巡视到袁安家门前时,发现没有行人经过,误以为袁安已经冻死。于是派人铲除积雪进入屋内,却发现袁安安然无恙地躺在那里。原来,袁安在严寒之中选择静卧不动,等待天气好转。这个故事后来被引申为“戴霜履冰”,用来形容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仍能保持冷静、坚持信念的人生态度。 在字面上,“戴霜履冰”可以理解为顶着霜雪、踩着冰层行走。这无疑是一种充满挑战的情境,象征着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与障碍。而从更深层面来看,“戴霜履冰”的内涵远不止于此。它不仅意味着在逆境中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更强调了面对困境时所展现出的智慧与勇气。正如袁安在严冬中静待春天的到来,这种处变不惊的态度同样值得我们学习。 在生活中,“戴霜履冰”的精神可以激励我们在面临挫折时不要轻言放弃,而是要勇敢地面对挑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无论外界环境如何恶劣,只要我们心中有光,便能够照亮前行的道路。同时,这也提醒我们要学会在压力之下保持冷静,用智慧去化解危机,最终实现自我超越。 总之,“戴霜履冰”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宝贵的人生哲学。它教会我们在风雨中砥砺前行,在困难面前展现坚韧与勇气,从而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戴霜履冰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戴霜履冰的意思解释、戴霜履冰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一路风尘 形容旅途辛苦。
大有可为 事情很值得做;很有开拓或发展有前途。
多才多艺 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艺。
自我批评 自己批判自己的缺点等。
反求诸己 诸;之于的合音;反过来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或对自己提出要求。
满腹经纶 腹:肚子;经纶:理出丝绪叫经;编丝成绳叫纶。引申为人的才学、本领、谋略等。形容很有学问和才能。
长命富贵 既长寿又富裕显贵。
尾生之信 尾生:古代传说中坚守信约的人,他为守约而甘心淹死。比喻只知道守约,而不懂得权衡利害关系。
大惑不解 惑:疑惑迷乱;解:理解。①原指最糊涂的人迷惑一辈子。后指对某事或情况怀疑;想不通;不可理解。
炙手可热 炙:烤。热得烫手。比喻气焰盛;权势大。
天昏地暗 天色昏黄不清;大地黑暗不明。多指云雾遮蔽日月或风沙漫天的景象。昏:昏暗。
野没遗贤 见“野无遗贤”。
目不忍见 形容景象极其悲惨。同“目不忍视”。
下临无地 临:居高处朝向低处。从高往下看,望不见底。形容地势极其陡峭。
多情善感 感情丰富,容易伤感。
飞檐走壁 旧小说中形容有武艺的人身体轻捷,能够跳上房檐,越过墙壁。
折臂三公 晋代的羊枯,曾坠马折断手臂,官至三公。指贵官堕马。
扶摇直上 扶摇:迅猛盘旋而上的旋风。乘着大旋风之势一直上升。比喻事物迅速地直线上升。有时也比喻官职提升得很快。
正人君子 旧时指正直;有道德的人物。现多用来讽刺假装正经的人。
黄雀衔环 黄雀衔着银环以报答恩人。指报恩。
大开方便之门 给予极大的方便。
无关紧要 紧要:急切的,重要的。不重要,不会影响大局。
聪明反被聪明误 自以为聪明反而被聪明耽误或妨害了。
迭床架屋 床上搁床,屋上架屋。比喻重复、累赘。
鲜血淋漓 淋漓:不停往下滴落的样子。形容鲜血流淌不止。
立竿见影 立起竿子马上就可以见到竿的影子。比喻立见功效。
欧风美雨 比喻来自欧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袭。
欢聚一堂 欢乐地聚集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