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发慈悲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比喻起善心,做好事。
出处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梁武帝累修归极乐》:“伏望母亲大人,大发慈悲,优容苦志。”
例子他说三天之内,照着祖爷爷的吩咐送过来。请祖爷爷大发慈悲,代他们打点打点!(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二回)
基础信息
拼音dà fā cí bēi
注音ㄉㄚˋ ㄈㄚ ㄘˊ ㄅㄟ
繁体大發慈悲
感情大发慈悲是中性词。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指有怜悯之心。
谜语施恩
近义词慈悲为怀
英语have pity on(show mercy)
日语同情心 (どうじょうしん)がわく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当然可以。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大发慈悲”这个成语。
“大发慈悲”这个成语源自佛教用语,意指大慈大悲,是佛教中极为重要的两种精神境界。在佛教教义中,慈悲是指对待众生的善意和怜悯之心。大慈,指的是希望所有众生都能得到快乐;大悲,则是指希望所有众生都能远离痛苦。因此,“大发慈悲”原意是指佛菩萨或高僧大德们展现出无比广大的慈爱与悲悯之心,能够救助一切众生脱离苦难。
然而,在现代汉语中,“大发慈悲”这一成语的使用范围有所扩展,更多时候被用来形容人表现出宽容、仁慈的态度。例如,当一个人在他人恳求下,给予帮助或宽恕时,我们可以说他“大发慈悲”。这种用法虽然与原意有所不同,但依然保留了对善意和怜悯的强调。
使用这个成语时,我们应当注意其背景含义以及情感色彩。在正式场合或文学创作中,如果想要表达佛教中的大慈大悲精神,应明确指出这一文化背景。而在日常交流中,如果只是想表示某人的行为充满了善意与宽容,那么使用“大发慈悲”也是恰当的。
总的来说,“大发慈悲”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美好的品德追求。它提醒我们在生活中不仅要关爱自己,也要关心他人,努力成为一个充满爱心和同情心的人。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变幻无常(意思解释)
- 直言贾祸(意思解释)
- 学贯中西(意思解释)
- 死脑瓜骨(意思解释)
- 径情直遂(意思解释)
- 有胆有识(意思解释)
- 风驰电掣(意思解释)
- 挥霍无度(意思解释)
- 扬幡擂鼓(意思解释)
- 鼻青脸肿(意思解释)
- 头面人物(意思解释)
- 春山如笑(意思解释)
- 半吊子(意思解释)
- 飞檐走壁(意思解释)
- 作乱犯上(意思解释)
- 鸡胸龟背(意思解释)
- 各行各业(意思解释)
- 流里流气(意思解释)
-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意思解释)
- 舞刀跃马(意思解释)
- 一窍不通(意思解释)
- 离奇古怪(意思解释)
- 依样画葫芦(意思解释)
- 安身立命(意思解释)
- 牵肠挂肚(意思解释)
- 通时合变(意思解释)
- 坐以待毙(意思解释)
- 苟合取容(意思解释)
※ 大发慈悲的意思解释、大发慈悲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功亏一篑 | (筑九仞高的土山)由于只差一筐土而没有完成。比喻一件事情只差一点而没有成功。 |
从俗就简 | 依照通俗的做法,以求简易。 |
捻神捻鬼 | 形容惊慌害怕的样子。 |
自暴自弃 | 自己糟蹋自己;自己鄙弃自己。形容不知自爱;甘于落后。暴;糟蹋;弃:鄙弃。 |
德重恩弘 | 重:崇高、深厚;弘:通“宏”,大。道德高尚,恩惠广大。形容普施恩德。 |
趁火打劫 | 趁:利用;乘机;劫:抢劫。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人家的东西。比喻趁别人处在危难时刻从中捞一把或趁机害人。也作“乘火打劫”。 |
五花大绑 | 先用绳索套住脖子,又绕到背后反剪两臂的绑人方式。 |
色飞眉舞 | 色:脸色,表情。形容人非常得意兴奋的样子。 |
金光闪闪 | 闪闪:光亮闪烁。金光闪烁耀眼 |
着手回春 | 指诗歌格调自然清新。也比喻医术高明。 |
顾后瞻前 | 同“瞻前顾后”。 |
学而不厌 | 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厌:满足。 |
飞檐走壁 | 旧小说中形容有武艺的人身体轻捷,能够跳上房檐,越过墙壁。 |
风俗人情 | 指一地相沿而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 |
永垂不朽 | 朽:磨灭。指光辉的事迹或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下去;永远不会磨灭。” |
春冰虎尾 | 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
目眩心花 | 眩:眼花;花:模糊不清。眼花缭乱,心神迷乱。 |
款学寡闻 | 形容学问浅、见识少。 |
奇货可居 | 奇货:珍奇的货物;居:囤积。囤积珍奇的货物;以备高价售出。比喻凭借技艺或某种事物以获取功名财利及其它好处。 |
室迩人遥 | 见“室迩人远”。 |
战战业业 | 戒慎畏惧貌。 |
升官发财 | 谓提升了官职,同时就能获得更多的物质财富。 |
凡夫俗子 | 泛指平庸的人。 |
才高七步 | 形容才思敏捷。 |
心小志大 | 办事小心,抱负远大。 |
耳聪目明 | 聪:听觉灵敏。形容听觉和视觉非常机敏明利。 |
慌不择路 | 势急心慌,顾不上选择道路。 |
忘乎所以 | 形容由于激动而忘了应有的态度;作出不适宜的举动。乎:古汉语虚词;无词汇意义;所以:指原来应有的态度或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