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ùzhìyōumíng

黜陟幽明



黜陟幽明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黜退昏愚的官员,晋升贤明的官员。

出处《书·舜典》:“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孔传:“黜退其幽者,升进其明者。”

例子昔尧舜氏不下席而天下理者,盖黜陟幽明能折中尔。唐·陈子昂《上军国利害事·出使》


基础信息

拼音chù zhì yōu míng

注音ㄔㄨˋ ㄓˋ 一ㄡ ㄇ一ㄥˊ

感情黜陟幽明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官场。

近义词黜幽陟明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黜陟幽明:一种古代官吏任免制度的象征》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成语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不仅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人文精神。今天,我们要解读的是一个充满智慧与哲理的成语——“黜陟幽明”。 首先,“黜陟幽明”是由四个字组成的成语,出自《周礼·地官·大司徒》:“以考其德行道义之实,与其功伐成就之迹,而行黜陟幽明之事。”从字面上看,“黜陟”指官员的降职或升迁,“幽明”则比喻善恶、贤愚。 在古代中国,政治体系与现代有所不同。封建社会的统治者需要通过选拔和考核来确保官僚队伍的质量。因此,他们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来管理官员。其中,“黜陟幽明”就是指这种官员的升降机制。在这里,“黜”意味着贬低或罢免,通常是指那些不称职或者行为不端的官员;而“陟”则是提升或晋升的意思,指的是那些表现出色、政绩卓著的官员。至于“幽明”,则更多地被理解为暗喻善恶、贤愚,即对官员的道德品质和工作能力进行评价。 在古代,人们认为国家的治理好坏直接关系到民众的生活质量。因此,官员的选拔和任用至关重要。在这种背景下,“黜陟幽明”便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用以维护官僚队伍的纯洁性和高效性。通过这样的制度,可以激励官员们积极进取,同时也能够及时纠正那些偏离正轨的行为,从而保持整个官僚系统的稳定和活力。 同时,“黜陟幽明”也体现了古代儒家思想中对于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的重视。在儒家看来,一个人不仅要具备才能,更应该拥有高尚的品德。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国家和人民服务,实现个人的价值。因此,在选拔官员时,除了考察其实际能力和业绩外,还会对其道德品质进行严格审查。这不仅是对个人的要求,也是对整个社会风气的一种引导。 在当今社会,“黜陟幽明”的理念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无论是在政府机构还是企事业单位,选拔人才时都应注重德才兼备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一批批既具备专业技能又富有责任感的优秀人才,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总之,“黜陟幽明”这一成语不仅反映了古代中国官僚制度的特点,也体现了中华民族重视道德修养的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为建设更加公正和谐的社会作出贡献。

黜陟幽明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黜陟幽明的意思解释、黜陟幽明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日月合壁 日月同时上升,出现于阴历的朔日。古人以为是国家的瑞兆。
疚心疾首 疚:久病,忧虑。因歉疚而内心不安。心中不安,头痛脑胀。形容十分悲痛忧愁或不安。
力所能及 及:达到。自己的力量能达到。
黄台之瓜 黄台:指《黄台瓜辞》,为唐李贤所作,希望以此感悟高宗及武则天不能再废太子。比喻不堪再摘。
明知故问 明明白白地知道某种情况;却还要故意问别人。
口快心直 有啥说啥;想啥说啥。形容人性情直爽;语言明快。
投石问路 原指夜间潜入某处前,先投以石子,看看有无反应,借以探测情况。后用以比喻进行试探。
流离转徙 辗转迁移,无处安身。
极重不反 同“极重难返”。
经纬天下 经,纬:治理。指治理国家。
过而能改 有了错误就能改正。
反面无情 翻脸不讲情面。形容对人的态度突然变坏;不留情面。
语重心长 重:郑重。恳切话说得诚恳;有分量;心意深长。
将寡兵微 寡:少;兵:士兵;微:衰败。兵少将少。形容兵力薄弱。
尘外孤标 尘外:世外;孤标:孤立的标志。形容清峻突出或人的清高品质。
妻儿老少 见“妻儿老小”。
百步穿杨 百步:一百步以外;杨:指杨树的叶子。在百步之外射穿一片选定的杨树叶子。形容射箭技巧娴熟。
叽叽喳喳 语音杂乱。
凹凸不平 形容平面上有凸出和凹进的地方。
室迩人遥 见“室迩人远”。
理直气壮 直:正确、合理、充分;气壮:气势旺盛。理由正确、充分;说话的气势就很盛。
风虎云龙 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事物相互感应。旧时也比喻圣主得贤臣,贤臣遇明君。
东施效颦 美女西施因病皱眉;显得更美。邻里丑女(后称东施);机械地模仿;也皱起眉头;结果这副苦相使她显得更丑(效:模仿;颦:皱眉头)。比喻不顾具体条件;不加分析地胡乱摹仿别人;结果适得其反;显得可笑。
共为唇齿 比喻互相辅助。
闲情逸趣 同“闲情逸致”。
汗马功劳 汗马:战马奔驰出汗。指将士立下战功。后指对事业的辛勤贡献。
清风劲节 喻人品纯洁,节操坚贞。
打退堂鼓 退堂:指古代封建官吏坐堂问事完毕。封建官吏在退堂前;差役要打退堂鼓;表示停止办公或审理案件结束。现比喻跟人共同做事时中途退出。也比喻遇到困难或问题时;向后退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