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ēnqièchǐ

瞋目切齿



瞋目切齿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瞋目:发怒时睁大眼睛。瞪大眼睛,咬紧牙齿。形容极端愤怒的样子。

出处《史记·张仪列传》:“是故天下之游谈士莫不日夜扼腕瞋目切齿以言从之便,以说人主。”

例子梁启超《新民说》:“而举国无论为官为士为农为工为商为僧为俗莫不瞋目切齿,攘臂扼腕,风起云涌。”


基础信息

拼音chēn mù qiè chǐ

注音ㄔㄣ ㄇㄨˋ ㄑ一ㄝˋ ㄔˇ

繁体瞋目切齒

感情瞋目切齿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愤怒的样子。

近义词咬牙切齿

反义词和颜悦色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瞋目切齿:怒火中烧的古汉语表达》 在浩瀚的中华语言宝库中,有许多成语以其独特的形式和深刻的内涵吸引着我们。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个充满力量感与情感张力的成语——“瞋目切齿”。 首先,“瞋目切齿”由四个汉字组成,每个字都蕴含着丰富的含义。“瞋目”意为瞪大眼睛,形容人愤怒到极点时的眼神;而“切齿”,则是咬紧牙齿的意思,用来形容极度愤怒或痛恨的情绪状态。将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便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一个人瞪大了眼睛,咬紧了牙关,仿佛要把眼前的敌人一口吞下。这种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一个人在极度愤怒下的外在表现。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瞋目切齿”最早出现在《史记·项羽本纪》中:“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这段文字中,樊哙面对项羽,表现出一种极度愤怒的情绪,正是“瞋目切齿”的典型例子。 在现代汉语中,“瞋目切齿”通常被用来形容人对某件事情感到非常愤怒、痛恨或者不满。它不仅是一种情绪的表现,更是一种态度的宣示。当我们在使用这个成语时,往往是在强调某种强烈的情感反应,或者是对某一事件的强烈反对和不满。 总之,“瞋目切齿”这一成语,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能够精准地表达人们在特定情境下的情感状态。通过学习和理解这类成语,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汉语的魅力,同时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瞋目切齿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瞋目切齿的意思解释、瞋目切齿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满纸空言 满纸都是废话。形容文章空洞,毫无内容。
乐道安命 乐守正道而安于天命。
自拔来归 拔:摆脱,离开。自觉离开恶劣环境,归向光明。指敌方人员投奔过来。
坚强不屈 屈:屈服。坚韧、刚毅,毫不屈服。
死要面子 指特别爱惜自己的颜面。
褒善贬恶 对好人好事加以赞扬;对坏人坏事加以斥责。指分清善恶,提出公正的评价。
男女授受不亲 授:给予;受:接受;亲:亲自接触。封建礼教规定男女之间不能直接接触、言谈或授受物件,限制男女交往
秣马厉兵 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扬幡擂鼓 幡:垂直的长条旗子。舞动着幡,敲打着鼓。形容热热闹闹地大事张扬。
学而时习之 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
时易世变 时代变迁,世事也不一样。
可想而知 想:推想。可以通过推想而了解真相。
兢兢战战 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战战:畏惧的样子。形容害怕而小心谨慎的样子。
吃不了兜着走 比喻不能承受或担当。
扶摇直上 扶摇:迅猛盘旋而上的旋风。乘着大旋风之势一直上升。比喻事物迅速地直线上升。有时也比喻官职提升得很快。
偶一为之 偶:偶尔;偶然;为:做;干;之:代词;代某件事。偶尔做一回。
徇私舞弊 为了个人利益或照顾私人关系而弄虚作假;做不合法规的事。徇:依从;舞弊:用欺骗的方法做违反法规的事。
鬼头鬼脑 形容举止诡秘;行为不光明正大或不正派。
匡谬正俗 纠正错误,矫正陋习。
令人作呕 呕:想吐;恶心。形容使人厌恶。
胡子拉碴 形容满脸胡子零乱不齐的样子。
贤母良妻 见“贤妻良母”。
战战业业 戒慎畏惧貌。
身败名裂 地位丧失;名声败坏。现在也形容干了坏事;遭到彻底失败。
狼吞虎咽 像狼虎一样吞咽东西。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千家万户 众多人家。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比喻不要多管闲事。
天作之合 上天做主成全的男女结合。形容婚姻美满称心。也可用来指自然形成的聚合或天然的搭配的亲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