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ánmínhài

残民害物



残民害物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残:伤害。摧残百姓,损害财物。

出处宋 辛弃疾《淳熙己亥论盗贼札子》:“州以趣办财赋为急,县有残民害物之罪,而吏不敢问。”

例子而上之所用者,莫非残民害物之人矣。清·黄宗羲《诸敬槐先生八十寿序》


基础信息

拼音cán mín hài wù

注音ㄘㄢˊ ㄇ一ㄣˊ ㄏㄞˋ ㄨˋ

繁体殘民害物

感情残民害物是中性词。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指摧残民众干坏事。

近义词病民害物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残民害物》——探究成语背后的历史与文化 成语是中国语言文化的瑰宝,它们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深刻的文化内涵。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残民害物”这一成语的世界,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 成语释义 首先,我们来解析一下“残民害物”的字面意思。“残”在这里有伤害、残害之意;“民”指人民;“害”意为损害、祸害;“物”则是物品、财物。因此,“残民害物”可以理解为伤害百姓,损害财物。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它形容的是那些行为残忍、贪婪无度,给社会带来巨大破坏的人或事。 ### 历史渊源 “残民害物”这一成语并非凭空出现,而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它的最早出处可追溯至《汉书·刑法志》:“而残民害物之徒,未尝不以法自守。”这句话揭示了当时社会中存在着一些不法之徒,他们不仅伤害普通百姓,还肆意破坏公共财物。这种现象显然引起了统治者的重视,并希望通过法律手段加以遏制。 ### 文化价值 从文化角度来看,“残民害物”不仅是对特定时期社会问题的反映,更是对人性恶的一面的警醒。它提醒人们,在追求个人利益时不可逾越道德底线,必须考虑到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同时,这一成语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于公正、秩序的追求,以及对仁政、德治理念的崇尚。 ### 现代意义 在现代社会,“残民害物”依然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无论是企业经营还是个人行为,都应遵循法律法规,尊重公序良俗,避免因一己私欲而伤害他人权益。只有当每个人都能够做到这一点,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美好。 总之,“残民害物”这一成语以其简洁有力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古代社会对于公平正义的不懈追求。通过了解其背后的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自身行为的重要性,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良好的道德规范,共同营造一个更加文明进步的社会环境。

残民害物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残民害物的意思解释、残民害物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解铃还须系铃人 比喻由谁引起的麻烦,仍由谁去解决。
青山绿水 泛称美好山河。
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 二十四史:清乾隆时刻《史记》等24部史书。比喻情况复杂,头绪繁多,不知从哪里说起才好。
逸游自恣 逸:安闲;自恣:放纵自己。安闲自在地漫游,任意放纵自己。
饥肠辘辘 饥肠:饥饿的肚子;辘辘:象声词;车轮滚动的声音。肚子饿得咕咕直响;形容十分饥饿。
平淡无奇 奇:特殊。平平淡淡;没有什么显著的、出色的地方。
一干二净 形容非常干净;也表示一点儿也不剩。
路无拾遗 见“路不拾遗”。
诈奸不及 犹言十分奸诈。
生死有命 生死;生存和死亡。迷信指人的生死等一切遭际皆由天命决定的。指事势所至、人力不可挽回。
自命不凡 自称自己不平常(凡:平凡;平常)。形容自高。
尘外孤标 尘外:世外;孤标:孤立的标志。形容清峻突出或人的清高品质。
室徒四壁 犹言室内空无一物。喻贫穷。
铁树开花 比喻事情非常罕见或极难实现。铁树:也叫苏钱;常绿乔木;好多年才开一次花。
异途同归 途:道路;归:归宿;目的。不同的道路;走向共同的归宿。比喻采用不同的方法、途径;得到相同的效果;达到相同的目的。
气吞牛斗 牛:牵牛星。斗:北斗星。牛斗泛指星空。形容气魄很大。
十恶不赦 十恶:旧刑律中规定的十种重罪。指罪恶极大;不可饶恕。
共商国是 国是:国事;国家的大政方针。共同商量国家的政策和方针。
熟能生巧 巧:技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
战战业业 戒慎畏惧貌。
念兹在兹 念:思念;记念;兹:此;这个。念念不忘某件事。
会少离多 相会少,别离多。感慨人生聚散无常或别离之苦。
万变不离其宗 宗:宗旨、目的。尽管形式上变化多端,其本质或目的不变。
霜露之悲 对父母先祖的悲思。
声驰千里 驰:传扬。名声远播。形容声望很高。
踉踉跄跄 走路歪歪斜斜的样子。
致知格物 致知:获得知识;格物:推究事理。获得知识,推究事物的原理。
十八层地狱 层:重。地狱:佛教、基督教等指死后灵魂受苦的地方。迷信认为人在生时为非作恶,死后进入十八层地狱,不得翻身。比喻悲惨的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