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áijiānwén

才兼文武



才兼文武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指人具有文武两方面的才能。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卢植传》:“熹平四年,九江蛮反,四府选植才兼文武,拜九江太守,蛮寇宾服。”

例子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八回:“故博王友文,才兼文武,识达古今。”


基础信息

拼音cái jiān wén wǔ

注音ㄘㄞˊ ㄐ一ㄢ ㄨㄣˊ ㄨˇ

感情才兼文武是褒义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文武全才。

近义词文武双全、能文能武

反义词不文不武

英语be endowed with civil and martial virtues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在中华文化的广阔天地中,成语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还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与智慧。今天,让我们一同来探讨并欣赏一个充满力量与魅力的成语——“才兼文武”。 “才兼文武”这一成语出自《后汉书·王霸传》,原句为“王霸才兼文武,智足机变。”意指一个人既具备文人的才华,又拥有武将的胆识和能力,是一个全才、通才的形象。简而言之,就是指某人同时具有文采飞扬与英勇善战的双重特质。 从字面上理解,“才”指的是才能、才华;“兼”则是兼具、兼备之意;“文武”则分别代表了文化和军事两个方面。整个成语强调的是一个人不仅在文学艺术上有所建树,在军事谋略、勇敢无畏方面同样出类拔萃,能够做到文武双全,游刃有余。 在中国古代社会,这种文武兼备的人才备受推崇。历史上,不乏文武双全的人物,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他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文学家、发明家,其智慧与勇气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又如唐代名将李靖,不仅在战场上屡立奇功,还著有多部兵法著作,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深邃的战略眼光。 在现代社会,“才兼文武”的精神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无论是在学术研究还是职业发展中,我们都应努力提升自我,不断拓展知识边界,增强实践能力,力求全面发展。这样的全面素质不仅能帮助我们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立足,更能让我们在面对挑战时更加从容不迫,展现出独特的个人魅力和价值。 总而言之,“才兼文武”不仅是一种理想化的追求,更是一种激励人们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它提醒我们要勇于探索未知领域,敢于突破自我局限,最终成为那个既能挥毫泼墨、又能驰骋疆场的真正全才。

才兼文武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才兼文武的意思解释、才兼文武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旁若无人 旁:旁边;若;好像。身边好像没有人。形容自视高大;态度傲慢。也形容态度自然、镇静自如的样子。
严阵以待 严:严肃整齐;严阵:整齐严正的阵势。摆好阵势等待着。指做好充分战斗准备;等着敌人。
掉舌鼓唇 炫耀口才,夸夸其谈。
晕头转向 晕:头脑发昏;转向:辨不清方向。形容头脑昏乱辨不清方向。
物腐虫生 东西腐烂了才会生虫。比喻祸患的发生,总有内部的原因。也比喻本身有了弱点,别人才能乘机打击。
兢兢战战 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战战:畏惧的样子。形容害怕而小心谨慎的样子。
纷乱如麻 麻:麻团。交错杂乱像一团乱麻。
吃不了兜着走 比喻不能承受或担当。
昂藏七尺 指轩昂伟岸的男子汉。
祸国误民 祸:祸害;误:误导,耽误。指危害国家,误导人民。
光前启后 犹“光前裕后”。
公才公望 才:才识;望:名望。才识名望可称公辅的地位。
铁树开花 比喻事情非常罕见或极难实现。铁树:也叫苏钱;常绿乔木;好多年才开一次花。
风虎云龙 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事物相互感应。旧时也比喻圣主得贤臣,贤臣遇明君。
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是从牵牛星和织女星两个星名衍化而成的传统神话中的两个主角。传说织女是天帝的孙女;织造云锦;但跟牛郎结婚以后;就中断织锦;致使天帝震怒;责令分离;每年七夕准相会一次。现比喻夫妻长期分离。
有求必应 只要有人请求;就一定答应。形容容易答应人的请求;好说话。
手不释书 犹手不释卷。
起死回生 把快要死的人救活。形容医术高明。也指将没有多少希望的事情挽救回来。
南征北战,东荡西杀 征:征战;荡:扫荡。形容转战南北,奋勇杀敌。
二三其意 即三心二意。指心意不专一,反复无常。
臭名昭著 名:名声;昭著:显著;明显。坏名声谁都知道。
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 比喻说话夸大之极。同“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
妙语连珠 连珠:串珠;像珠子一样一个接一个串接着。巧妙风趣的话一个接一个。
显亲扬名 显:使显赫;扬:传扬。使父母宗族显耀;张扬自己的声誉。指中举、立功、做官的荣耀。
落落寡合 落落:孤独的样子;不合群。寡:少;合:合群。孤孤单单;很难合群。
唯利是图 只要有利就去追求。惟:只有;惟独;图:贪图;追求。
丰功伟绩 丰:多;伟:大;显赫。伟大的功勋和成就。
色厉内荏 色:神色;历:历害;内:内心。荏:软弱;怯懦。形容外表严厉强硬;内心怯懦软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