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ènzàobái

不问皂白



不问皂白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出处郁达夫《沉沦》五:“太阳已经起来了。他不问皂白,一直的往东走去。”


基础信息

拼音bù wèn zào bái

注音ㄅㄨˋ ㄨㄣˋ ㄗㄠˋ ㄅㄞˊ

繁体不問皁白

感情不问皂白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是非不分。

近义词不分皂白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不问皂白:探究一个成语背后的故事》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许多成语不仅富有哲理,还蕴含着丰富的故事和历史背景。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不问皂白”这个成语。 “不问皂白”出自《礼记·曲礼上》,原句是“不问而与之,谓之滥;不问皂白,谓之诬。”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经过询问就给予别人东西,这是滥施恩惠的行为;不分青红皂白地对待他人,这是冤枉他人的行为。这里的“皂白”是指颜色,其中“皂”指黑色,“白”指白色。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不分黑白,即不问事情的原委,没有经过仔细调查和了解就做出判断或处理。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处理问题时,缺乏公正的态度,没有做到公平合理。这种行为不仅会伤害到无辜的人,还会导致误会和冲突的发生。因此,在处理问题时,我们应该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耐心听取各方的意见,充分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避免草率下结论。 成语故事中有一个典型的例子:春秋时期,齐国的大夫崔杼杀了国君齐庄公,而太史伯却在史书上记载了这一事实。崔杼非常愤怒,要求伯修改记录。伯坚持自己的原则,拒绝修改,于是崔杼杀了伯。伯的弟弟仲接替了他的位置,也坚持同样的原则,再次被崔杼杀害。最后,伯的小弟季接替了职位,他也坚持同样的原则,但这一次,崔杼没有再杀他,而是放过了他。季太史坚持如实记录,不因个人的得失而改变历史的真实。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我们都应该坚持实事求是、公平公正的原则,不能因为压力或者利益而放弃自己的立场和信念。 总之,“不问皂白”的含义是不分青红皂白,不分是非曲直。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应当学会全面、客观地看待事物,避免主观臆断和偏见,以确保我们在处理问题时能够做到公平公正。

不问皂白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不问皂白的意思解释、不问皂白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浇风薄俗 指社会风气轻浮庸俗。
望尘莫及 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尘:尘土;莫:不;及:赶上。
心灰意冷 灰心失望,意志消沉。
来踪去迹 踪、迹:脚印。来去的踪迹;指人、物的来历或事物的前因后果。
孜孜以求 不知疲倦地探求(孜孜:勤勉的样子)。
繁文缛节 文;节:旧时指礼节;缛:繁重。繁琐过多的礼节、仪式。也指繁琐多余的事项或手续。
三长两短 比喻意外的灾祸或事故;现多指死亡。
到此为止 以这里为界限。
大失所望 原来的希望完全落空。形容非常失望。
暴取豪夺 豪:强横。用暴力劫夺。
飞檐走壁 旧小说中形容有武艺的人身体轻捷,能够跳上房檐,越过墙壁。
鸿儒硕学 鸿儒:大儒;硕学:有很多学问的人。泛指学识渊博、造诣很深的学者。
俭以养德 节俭有助于养成质朴勤劳的德操。
难上加难 难:不容易。形容极端的难度。
专心一志 形容一心一意,集中精力。
异途同归 途:道路;归:归宿;目的。不同的道路;走向共同的归宿。比喻采用不同的方法、途径;得到相同的效果;达到相同的目的。
善游者溺 会游泳的人,往往淹死。比喻人自以为有某种本领,因此而惹祸。
茕茕孑立 孤独无依的样子。
款学寡闻 形容学问浅、见识少。
珍楼宝屋 珍奇的楼阁,华丽的房屋。指富丽豪华的建筑物。
便还就孤 就撤回到我这里.。
马牛其风 谓马、牛奔逸。《书·费誓》:“马牛其风,臣妾逋逃,勿敢越逐。”孔颖达疏:“僖四年《左传》云:‘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贾逵云:‘风,放也,牝牡相诱谓之风。’然则马牛风佚,因牝牡相逐,而逐至放佚远去也。”后用以表示互不相干。
纵横天下 在天下任意往来,没有阻挡。
聪明反被聪明误 自以为聪明反而被聪明耽误或妨害了。
各行其是 行:做;是:对的;其是:他自己认为是对的。各人按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形容思想、行动不一致。
平地一声雷 比喻突然发生的重大变动。也比喻名声或地位突然升高。
超然绝俗 高超得完全不同凡俗。谓远过于寻常之辈。汉·班固《为第五伦荐谢夷吾疏》:“方之古贤,实有伦序,采之于今,超然绝俗,诚社稷之蓍龟,大汉之栋甍。”宋·陆游《与姜特立书》:“《茧庵记》及《初营》、《落成》二诗,大老手笔,超然绝俗。”
风风雨雨 刮风下雨,比喻重重阻难或议论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