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ízhōu

不食周粟



不食周粟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粟:小米,泛指粮食。原指伯夷、叔齐于商亡后不吃周粟而死。指清白守节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例子这是沿路讨来的残饭,因为两人曾经议定“不食周粟”,只好进了首阳山之后开始实行。(鲁迅《故事新编 采薇》)


基础信息

拼音bù shí zhōu sù

注音ㄅㄨˋ ㄕˊ ㄓㄡ ㄙㄨˋ

感情不食周粟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有骨气。

谜语最可笑的绝食

反义词卑躬屈膝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不食周粟:隐逸之志的象征》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经典的成语,它们不仅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常常被用来表达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与理念。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个充满深意的成语——“不食周粟”。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成语的出处。它出自《史记·伯夷列传》,讲述了商末时期,伯夷、叔齐两位贤士在周武王伐纣之后,不愿臣服于新朝,便隐居首阳山,以野菜充饥,坚决不食用周朝的粮食。后世便用“不食周粟”来形容那些坚守节操,不愿与新的统治者合作的人。 从字面意义上理解,“不食周粟”中的“粟”,是指谷物,泛指粮食。而“不食”则意味着拒绝或避免。因此,这个成语的直接含义就是不吃周朝的粮食,象征着一种对新政权的抵抗和对旧价值观的坚持。 然而,在更深层次上,“不食周粟”所传达的是一种高洁的品格和坚定的信念。伯夷、叔齐的行为体现了他们对于道德和正义的执着追求。即使面临生活上的困苦,也不愿违背自己的原则。这种精神,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此外,“不食周粟”还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气节、崇尚忠诚的价值观。它告诉我们,面对权势与诱惑时,保持内心的纯净与独立是多么重要。同时,这也提醒我们在做出选择时,应遵循内心的良知,而不是盲目地追随潮流或权力。 总之,“不食周粟”不仅仅是一个历史故事,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类对于高尚情操的追求和向往。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或许可以从中汲取力量,不忘初心,坚守自我,勇敢地走自己的道路。

不食周粟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不食周粟的意思解释、不食周粟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青出于蓝 青:靛春;蓝:蓼蓝;一种含有靛青素的草。靛青从蓼蓝草中炼出来;但颜色比蓼蓝更深。比喻学生胜过老师。
安内攘外 原就药的疗效而言。后多指安定内部,排除外患。
吸血鬼 榨取他人血汗、劫取他人钱财、思想或者其他资源的人。
黄台之瓜 黄台:指《黄台瓜辞》,为唐李贤所作,希望以此感悟高宗及武则天不能再废太子。比喻不堪再摘。
绰有余裕 形容态度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后也指能力、财力足够而有剩余。
无时无刻 时、刻:时间;时候。没有一时一刻。
空谷传声 谷:山谷。人在山谷中发出音响;立即可以听到回声。比喻很快有所反响。
空费词说 说的话别人不听,等于白说。
推三阻四 找各种借口推托、阻挠。
庖丁解牛 庖丁:厨师。厨师解割了全牛。比喻掌握了解事物客观规律的人;技术纯熟神妙;做事得心应手。
刀光剑影 刀的闪光;剑的投影。表示拿刀持剑的人将要动手;显出杀气腾腾的样子。现用于坏人就要行凶;干坏事。也形容激烈斗争的场面。
有权有势 势:地位和权力。既有权力,又有地位。
挖空心思 形容费尽心计;想尽一切办法。
风俗人情 指一地相沿而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
花言巧语 原指铺张修饰而无实际内容的言语或文辞。后指虚假而动听的话;也指说虚假而动听的话。
主明臣直 主:君主。君主圣明,臣下也就正直。
敷衍了事 敷衍:将就应付;不认真。了:了结。将就应付地把事办了。指做事不认真;缺乏责任心。
鱼死网破 不是鱼死;就是网破。指拼个你死我活。
正人君子 旧时指正直;有道德的人物。现多用来讽刺假装正经的人。
妻儿老小 指全家人。用在表示家族负担。
骨肉之亲 骨肉:骨和肉,比喻至亲;亲:亲爱。比喻父母、兄弟、子女之间相亲相爱的关系。
大开方便之门 给予极大的方便。
进谗害贤 谗:谗言,说他人的坏话;贤:贤良,指好人。说坏话,陷害好人。
手不释书 犹手不释卷。
竹篮打水一场空 比喻费了力没有效果。
骄傲自满 自高自大;满足于自己已有的成绩。
不问青红皂白 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屦及剑及 屦:鞋;及:赶上。形容人奋发兴起,行动果断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