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失圭撮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圭撮:容量词,六栗为一圭,十圭为一撮。形容数量准确。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律历志上》:“量多少者不失圭撮。”
基础信息
拼音bù shí guī cuō
注音ㄅㄨˋ ㄕˊ ㄍㄨㄟ ㄘㄨㄛ
繁体不失珪撮
感情不失圭撮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形容数量准确。
近义词丝毫不差
反义词天差地别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不失圭撮:细微之处见真章》
在浩瀚的语言长河中,成语以其精炼、形象的特点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个鲜为人知但意味深长的成语——“不失圭撮”。
“不失圭撮”出自《礼记·曲礼上》,原句为“凡进食之礼,小饭而亟之,数噍,毋齧骨;左执虚豆,右执挟匕,周还中衡,乃退;卒食,客自前跪,彻饭齐以授佐食;主人兴,辞于客,然后客坐而说饭,若有酱,则从于右手;若无酱,则从左手;凡祭,慎圭撮。”这段文字主要描述了古代宴请宾客时的礼仪规范。
“圭”是古代的一种玉器,形状像一把刀,而“撮”则是一种量词,用于计算少量物质。因此,“不失圭撮”字面意思是指即使是最微小的部分也不遗漏,形容人做事细致严谨,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这不仅体现了古人对于礼仪的重视,也映射出中华民族注重细节、追求完美的文化特质。
在现代社会,“不失圭撮”这一成语多被用来比喻在处理事务或工作时,即便是最细微的地方也要做到尽善尽美,不允许有任何疏忽。比如,在科研领域,科学家们在进行实验时,需要精确测量各种数据,不容许任何误差存在,这便是“不失圭撮”的体现;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们对作品的每一个细节都精益求精,力求完美,这也正是“不失圭撮”的精神所在。
总之,“不失圭撮”是一个充满智慧与哲理的成语,它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应该保持一种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件事情都要认真负责,不因小事而忽视大节,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事半功倍,成就一番事业。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随行就市(意思解释)
- 卬首信眉(意思解释)
- 知无不言,言无不听(意思解释)
- 齐头并进(意思解释)
- 鉴影度形(意思解释)
- 天涯海角(意思解释)
- 安安静静(意思解释)
- 大树将军(意思解释)
- 可想而知(意思解释)
- 极重不反(意思解释)
- 贫贱不能移(意思解释)
- 安步当车(意思解释)
- 鸿儒硕学(意思解释)
- 一鼻子灰(意思解释)
- 祖传秘方(意思解释)
- 匡谬正俗(意思解释)
- 熟能生巧(意思解释)
-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意思解释)
- 分工合作(意思解释)
- 遗世绝俗(意思解释)
- 学而优则仕(意思解释)
- 依样画葫芦(意思解释)
- 立竿见影(意思解释)
- 南征北战,东荡西杀(意思解释)
- 袅袅婷婷(意思解释)
- 千家万户(意思解释)
- 匪夷所思(意思解释)
- 草满囹圄(意思解释)
※ 不失圭撮的意思解释、不失圭撮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放牛归马 | 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
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 蔽:遮盖;泰山:山名。一根手指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
生龙活虎 | 比喻像很有生气的蛟龙和富有活力的猛虎。形容活泼矫健;富有生气。 |
仁义道德 | 泛指旧时鼓吹的道德规范。 |
朝令夕改 | 早上发的命令;晚上就改变。形容政令多改;使人民无所适从。 |
半路出家 | 半路:路途走到一半;指成年以后;出家:离家去当和尚、尼姑。不是从小而是年岁大点才去当和尚、尼姑或道士的。泛指半路上才学着干某一行不是本行出身。 |
敲诈勒索 | 依仗权势或抓住别人的把柄;采取威胁手段索取钱财。 |
徇私舞弊 | 为了个人利益或照顾私人关系而弄虚作假;做不合法规的事。徇:依从;舞弊:用欺骗的方法做违反法规的事。 |
孝子贤孙 | 孝敬父母的有德行的子孙。泛指有孝行的子孙。 |
各行各业 | 泛指所有的人所从事的各种行业。 |
恶醉强酒 | 强:硬要。怕醉却又猛喝酒。比喻明知故犯。 |
黑天半夜 | 指深更半夜。 |
恐后争先 | 指害怕落后,追求上进。 |
刻不容缓 | 刻:片刻;容:容许;缓:延缓;耽搁。一刻也不容许延缓。形容形势十分紧迫。 |
平地一声雷 | 比喻突然发生的重大变动。也比喻名声或地位突然升高。 |
惴惴不安 | 指担心害怕(惴惴:恐惧、担忧的样子)。 |
叫苦不迭 | 不迭:不停止。形容连声叫苦。 |
可有可无 | 可以有也可以没有。指无关紧要或不很重要。 |
赤胆忠心 | 赤:赤诚、真诚;忠:忠诚。形容很忠诚;有时也指非常真诚的心。也作“忠心赤胆”。 |
暴露无遗 | 暴露:显露;显现;遗:遗漏。全部、彻底地暴露了出来;没有丝毫遗漏。 |
华不再扬 | 已开过的花,在一年里不会再开。比喻时间过去了不再回来。 |
驰魂宕魄 | 形容振撼心灵。 |
惹是生非 | 惹:引起。非:事端。招惹是非;引争事端。 |
豁然开朗 | 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开朗:地方开阔;光线充足、明亮。指一下子出现了开阔明亮的境界。也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种道理;心情十分舒畅。 |
发人深思 | 深:无限,没有穷尽。启发人深入地思考。形容语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寻味。 |
牛头不对马嘴 | 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 |
金蝉脱壳 | 金蝉:金黄色的知了;壳:坚硬的外皮。蝉变为成虫时脱去原来的外壳。比喻用计脱身;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 |
遥遥无期 | 遥遥:很远。指日期遥远得很。说不定要到何年何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