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ǎomèi

不弃草昧



不弃草昧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草昧:原始,未开化。不嫌弃蒙昧无知的人。用作谦词。

出处《周易·屯》:“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宁。”


基础信息

拼音bù qì cǎo mèi

注音ㄅㄨˋ ㄑ一ˋ ㄘㄠˇ ㄇㄟˋ

繁体不棄草昧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在中华文化的瑰宝中,成语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邃的内涵,成为了语言艺术中的明珠。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个相对冷门却富有哲理意味的成语——“不弃草昧”。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不弃草昧”的字面含义。“草昧”一词源自《易·屯》,原意是指事物的初始状态,混沌未开的状态。在这里,“草昧”可以理解为最初的、原始的阶段。而“不弃”则是指不抛弃、不放弃的意思。因此,“不弃草昧”的基本意思就是,在事物的初始阶段,不轻易放弃。 在更深层次的理解上,“不弃草昧”寓意着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它鼓励我们在面对困难或挑战时,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即使是在最艰难的时刻也不轻言放弃。这种精神在现代社会尤其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因为无论是在学业、事业还是个人成长的过程中,初期往往充满了不确定性与挑战,正是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努力与坚持。 历史上,也有不少名人事迹体现了“不弃草昧”的精神。比如,著名科学家爱迪生在发明电灯之前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但他从未放弃,最终成功地将光明带给了世界。再如,我国古代文学家司马迁,遭受宫刑后仍坚持著述《史记》,他的事迹同样诠释了“不弃草昧”的精神内核。 总的来说,“不弃草昧”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面对困难时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它提醒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无论遇到多大的挑战,都要保持坚定的信念,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不弃草昧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不弃草昧的意思解释、不弃草昧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金戈铁马 金戈:金属制的戈;铁马:披有铁甲的马。挥动金戈;骑着铁马。比喻战争及戎马生涯。也形容军队或将士的威武雄姿。
风流人物 风流:指英俊的;杰出的。通常指对一个时代有贡献、有影响的人物。旧指好色或轻浮放荡的人。
超俗绝世 谓超出世俗,无人可比。
背腹受敌 指前后都受到敌人的攻击。
形影相顾 形:形体;影:身影。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问。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
有约在先 已经约定好了。指事情的处理方案已事先定好。
德容言功 见“德言容功”。
拉大旗作虎皮 比喻打着革命的旗号来吓唬人、蒙骗人。
推三阻四 找各种借口推托、阻挠。
经纬天下 经,纬:治理。指治理国家。
废书而叹 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
成竹在胸 成竹:现成完整的竹子。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义。
万里长城 指我国长城。也比喻国家所依赖的大将。现也比喻人民的军队。
不到黄河心不死 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
海底捞月 也作“水中捞月”、“海中捞月”。捞:捞取。从海中捞月亮。形容做事白费力气;根本达不到目的。
善游者溺 会游泳的人,往往淹死。比喻人自以为有某种本领,因此而惹祸。
事与愿违 事实与愿望相反。指原来打算做的事没能做到。
理直气壮 直:正确、合理、充分;气壮:气势旺盛。理由正确、充分;说话的气势就很盛。
古往今来 从古代到现在。泛指很长一段时间。
唇枪舌剑 嘴唇像枪;舌头像剑。形容能言善辩;言词犀利;针锋相对。也作“舌剑唇枪。”
举止娴雅 娴:文雅。形容女子的姿态和风度娴静文雅。
鲜血淋漓 淋漓:不停往下滴落的样子。形容鲜血流淌不止。
横七竖八 有的横着;有的竖着。形容杂乱无章;没有条理。
绵里藏针 绵絮里边藏着针。比喻外表温柔;内心尖刻厉害;也比喻柔中有刚。
不可告人 不能告诉别人。多指见不得人的不光明、不正当的用心或行径。
故态复萌 老样子又重新恢复。指原来的旧习气和老毛病又重犯了。
如出一辙 辙:车辙;车轮压出的痕迹。象出自同一个车辙。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
细水长流 细:微小。比喻节约使用财物;使经常不缺用。也比喻一点一滴不间断做某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