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īruòměi

避之若浼



避之若浼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指躲避惟恐不及,生怕沾污了自身。

出处《孟子 公孙丑上》:“推恶恶之心,思与乡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将浼也。”赵岐注:“与乡人立,见其冠不正,望望然,惭愧之貌也,去之恐其污己也。”

例子他一口拒绝,避之若浼。夏衍《感谢德莱塞》


基础信息

拼音bì zhī ruò měi

注音ㄅ一ˋ ㄓ ㄖㄨㄛˋ ㄇㄟˇ

感情避之若浼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回避。

英语avoid somebody like the plague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避之若浼:一种高洁的拒绝》   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成语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它们浓缩了历史的智慧,展现了汉语的魅力,其中,“避之若浼”便是这样一条流光溢彩的珍珠。   “避之若浼”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黄宪传》,原文是:“时颍川荀淑、李膺并称当世俊彦,而宪独与膺善,由是避之若浼。”大意是说,当时,颍川的荀淑和李膺都享有很高的声誉,但黄宪却只与李膺交好,因此他对待其他人的接近就像避开污秽一样。后来,人们就用“避之若浼”来比喻对某人或某事非常厌恶,不愿接近。   成语中的“避”字意味着远离、避免。“之”字在此处指代前文提到的人或事。“若”字在这里表示像。“浼”字原指水被污染,这里引申为污秽、肮脏。整个成语的意思就是像躲避污秽一样地避开某人或某事,形象地表达出强烈的排斥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让我们感到不适或者不愿意接触的人或事物,这时候就可以用“避之若浼”来形容自己的态度。不过,在实际运用中,我们也需要注意场合和对象,以免给人留下过于尖锐或不近人情的印象。毕竟,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尊重和理解,避免使用过于极端的词汇来描述他人,更应该学会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避之若浼”是一个生动形象的成语,它不仅体现了人们对某些人或事物的强烈排斥,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视。在现代社会,虽然我们不再像古人那样严格地遵循礼仪规范,但对于那些违背道德准则的行为,我们仍然应当保持警惕,坚决抵制。同时,我们也应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学会区分是非曲直,做一个有原则、有担当的人。

避之若浼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避之若浼的意思解释、避之若浼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身无分文 形容非常贫穷。
高蹈远举 意为隐居避世。
及时应令 与季节时令相适应。
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形容无路可走的窘迫处境。
奉命惟谨 形容严格遵照命令行事,不敢稍有违背。
一视同仁 视:看待;仁:仁爱。用博大的仁爱之心去看待所有的人以及禽兽。比喻平等待人;不分厚薄亲疏。
齐头并进 几支队伍并行前进。也指几个事情同时展开。
满腹经纶 腹:肚子;经纶:理出丝绪叫经;编丝成绳叫纶。引申为人的才学、本领、谋略等。形容很有学问和才能。
如法炮制 本指依照一定的方法制作中药。现指比喻照着现成的样子做。
人心归向 向:归向,向往。指人民群众所拥护的,向往的。
目不转睛 睛:眼珠。眼睛不眨;眼珠不转地盯着看。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看得出神。
促膝谈心 促:挨近;促膝:膝盖挨近膝盖。形容面对面靠近坐着;亲密地交谈心里话。
悬崖勒马 在高高的山崖边上勒住马。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勒:收住缰绳。
十羊九牧 十头羊倒用九个人放牧。比喻官多民少,赋税剥削很重。也比喻使令不一,无所适从。
救经引足 经:自缢,上吊;引:拉;救上吊的人却去拉他的脚。比喻做的事与愿望相违背。
昂藏七尺 指轩昂伟岸的男子汉。
分门别类 门:类;别:区别。根据事物的特征分类。
分工合作 众人各司其责,共同从事工作。
美人迟暮 原意是有作为的人也将逐渐衰老。比喻因日趋衰落而感到悲伤怨恨。
鲜血淋漓 淋漓:不停往下滴落的样子。形容鲜血流淌不止。
袅袅婷婷 袅袅:柔美貌;婷婷:美好貌。形容女子姿态柔美。
打退堂鼓 退堂:指古代封建官吏坐堂问事完毕。封建官吏在退堂前;差役要打退堂鼓;表示停止办公或审理案件结束。现比喻跟人共同做事时中途退出。也比喻遇到困难或问题时;向后退缩。
细水长流 细:微小。比喻节约使用财物;使经常不缺用。也比喻一点一滴不间断做某件事。
驾轻就熟 驾:赶马车;轻:指轻便的车;就:到;熟:熟悉的道路。驾着轻便的车走熟悉的路。比喻办熟悉的事很容易。
义不容辞 义:道义;容:允许。辞:推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霜露之悲 对父母先祖的悲思。
冒失鬼 言语、举动鲁莽、轻率的人。
悲不自胜 胜:经受得住。悲伤得使自己经受不住了。形容伤感至极;情难自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