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里山河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表里:即内外。外有大河,内有高山。指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杜预注:“晋国外河而内山。”
例子太平天国·刘盛培《建天京于金陵论》:“奠安宇宙,爱资天京之雄;表里山河,永系苞桑之固。”
基础信息
拼音biǎo lǐ shān hé
注音ㄅ一ㄠˇ ㄌ一ˇ ㄕㄢ ㄏㄜˊ
繁体表裏山河
感情表里山河是中性词。
用法偏正式;作定语;形容山势陡峭。
近义词表里河山
英语river and mountain's outward show and inner thoughts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表里山河:解读中国文化的地理与情感纽带》
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成语是璀璨的明珠,它们承载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其中,“表里山河”这一成语不仅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观图,更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情感和哲学思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揭开这四个字背后的文化底蕴。
一、字面意义
首先,我们从字面上理解“表里山河”。这里的“表”,指外表、外面;“里”,则是内部、里面。“山河”,泛指山川河流等自然景观。因此,“表里山河”的字面意思就是内外都有山川河流环绕,形容地势险要、风景秀丽的地方。
二、成语来源
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原文为:“晋侯围原,命三日之粮。及期,将退,原不降,命去之。谍出曰:‘原将降矣。’军吏曰:‘请待之。’公曰:‘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得原失信,何以庇之?所亡滋多。’退三十里而原降。文公问于臼季曰:‘原所以降者何也?’对曰:‘夫原之食竭力穷矣,然而不降者,以城不没于寇也。今晋师克原而退,无乃非信乎?’公曰:‘然则何如?’对曰:‘可以大信示天下。’公曰:‘善。’于是复入原城,表里山河,使原人守之。”
这段话讲述了晋文公围攻原国,约定三天后撤军的故事。最终,晋文公因为坚守信用,即使在原国即将投降时依然选择撤军,体现了其高尚的道德品质。而“表里山河”则用来形容原国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
三、成语寓意
从更深一层的意义上讲,“表里山河”不仅描述了地理环境,更寓意着国家的强盛与稳固。在中国古代,山河往往被视为国家疆域的象征,而“表里山河”则强调了一个国家不仅要有外在的屏障,还需要有内在的力量来支撑。这反映了古人对于国家治理和社会稳定的深刻认识。
四、成语运用
在现代汉语中,“表里山河”常被用于描述某个地区或国家的地理特点,尤其是在讨论军事战略、旅游景点介绍时。例如:
1. “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西安不仅拥有表里山河的壮丽景色,还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2. “这里地形复杂,四周环山,中间平原广阔,堪称典型的表里山河之地。”
五、结语
综上所述,“表里山河”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它还承载着中华民族对于家园的热爱、对于和平的向往以及对于诚信价值的追求。当我们再次读到这个词时,不妨停下来思考一下,它背后所蕴含的不仅仅是山川之美,更是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烽火连年(意思解释)
- 斩草除根(意思解释)
- 大名鼎鼎(意思解释)
- 支支吾吾(意思解释)
- 冷若冰霜(意思解释)
- 难以置信(意思解释)
- 凤毛麟角(意思解释)
- 空谷传声(意思解释)
- 大失所望(意思解释)
- 大张旗鼓(意思解释)
- 黑不溜秋(意思解释)
- 国泰民安(意思解释)
- 指手划脚(意思解释)
- 讨价还价(意思解释)
- 大腹便便(意思解释)
- 打情卖笑(意思解释)
- 散言碎语(意思解释)
- 如出一辙(意思解释)
- 坐以待毙(意思解释)
- 细水长流(意思解释)
- 图穷匕见(意思解释)
- 黄钟毁弃(意思解释)
- 束身受命(意思解释)
- 欢聚一堂(意思解释)
- 慢条斯理(意思解释)
- 拆东墙补西墙(意思解释)
- 一偏之论(意思解释)
- 弊多利少(意思解释)
※ 表里山河的意思解释、表里山河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音信杳无 | 没有一点消息。 |
褒善贬恶 | 对好人好事加以赞扬;对坏人坏事加以斥责。指分清善恶,提出公正的评价。 |
乌合之众 | 合:聚合;众;许多人。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
拂袖而去 | 拂袖:甩袖子;表示生气。一甩袖子就走了。形容因言语不合很生气。 |
辞简意足 | 简:简要;足:充实,完备。文词简要而内容充实。 |
举善荐贤 | 贤:胡才能,有道德的。保举推荐品德好、有才能的人。 |
危急关头 | 不可预见的紧急关头或困境,要求立即采取行动以避免造成灾难。 |
酒后茶余 | 指随意消遣的空闲时间。 |
作贼心虚 | 虚:怕。指做了坏事怕人知道,心里老是不安。 |
十恶不赦 | 十恶:旧刑律中规定的十种重罪。指罪恶极大;不可饶恕。 |
生公说法 | 生公:晋末高僧竺道生,世称生公。竺道生解说佛法,能使顽石点头。比喻精通者亲自来讲解,必能透彻说理而使人感化。 |
异宝奇珍 | 珍异难得的宝物。 |
叫苦连天 | 一声接一声地诉苦。 |
依样画葫芦 | 比喻单纯地照样子模仿;也作“依样葫芦”;“比着葫芦画瓢”、“照葫芦画瓢”。 |
超然物外 | 超然:脱离;不介入;物:客观世界。超脱于世俗生活之外;意指对现实的一切都不感兴趣。也比喻置身事外。 |
信口开河 | 随口乱说一气。指说话没有根据;不可靠。信口:随口;开河:指说话时嘴唇张合。 |
卑鄙龌龊 | 龌龊:肮脏。品行恶劣下流。 |
迫不得已 | 迫:逼迫;已:停止;结束。逼得毫无办法;不得不如此。 |
打退堂鼓 | 退堂:指古代封建官吏坐堂问事完毕。封建官吏在退堂前;差役要打退堂鼓;表示停止办公或审理案件结束。现比喻跟人共同做事时中途退出。也比喻遇到困难或问题时;向后退缩。 |
无影无踪 | 踪:踪迹。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 |
心小志大 | 办事小心,抱负远大。 |
轰轰烈烈 | 轰轰:像声词;形容巨大声响;烈烈:火焰盛燃的样子。形容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
跃跃欲试 | 跃跃:急于要动的样子。心情急切地想试一试。形容对某事情非常有兴致;急切想试试。 |
湖海飘零 | 飘零:飘泊。居无定所,四处飘泊。 |
扯旗放炮 | 比喻公开张扬。 |
致知格物 | 致知:获得知识;格物:推究事理。获得知识,推究事物的原理。 |
烟消云散 | 消:消失;散:散去。像烟雾和云气一样消散。比喻消失得无影无踪。也作“云消雾散”。 |
饱学之士 | 饱学:学识渊博。指学识渊博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