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高一尺,魔高一丈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原为佛家告诫修行者,要警惕外界诱惑。佛,指佛法;魔,指魔法。后用以比喻一方势力(多指正义的)增长,与之对立的另一方势力(多指非正义的)则加倍增长。
出处明 李贽《与梅衡湘书》:“‘佛高一尺,魔高一丈。’昔人此言,只要人知有佛即有魔,如形之有影,声之有响,必然不相离者。”
基础信息
拼音fó gāo yī chǐ,mó gāo yī zhàng
注音ㄈㄛˊ ㄍㄠ 一 ㄔˇ,ㄇㄛˊ ㄍㄠ 一 ㄓㄤˋ
感情佛高一尺,魔高一丈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佛高一尺,魔高一丈”这句俗语虽然在字面上看起来像是一个成语,但实际上它并没有被正式收录于成语词典中,因此严格来说它并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成语。不过,这句俗语在民间流传甚广,寓意深刻,常用来形容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尽管我们做出了努力(象征着“佛”的一尺),但问题或障碍似乎总是比我们的努力更强大(象征着“魔”的一丈)。这反映了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种无力感或挫败感。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佛高一尺,魔高一丈”采用了夸张的手法来表达一种情绪状态。其中,“佛”代表了正面的力量、善良与智慧,而“魔”则代表了负面的力量、邪恶与愚昧。这种对比不仅体现在字面意义上,还隐含了人们对美好愿望与现实困境之间差距的认知。
这句话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阴阳五行哲学思想的影响,即世间万物皆有正反两面,且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在面对逆境时,人们往往希望通过增强内在的“佛性”,即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智慧水平,来对抗外界的“魔障”。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环境因素和个人能力限制,有时即使尽了最大努力,结果仍然不尽如人意。
此外,“佛高一尺,魔高一丈”还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启示我们在遭遇挫折时不应轻易放弃,而应该继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这句话也提醒我们要有正确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既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也要认识到事物发展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总之,“佛高一尺,魔高一丈”这句俗语虽然不正式,但它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了人们对生活中种种矛盾现象的理解与感悟,富有深刻的哲理性和启示意义。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祸乱滔天(意思解释)
- 坐薪悬胆(意思解释)
- 日日夜夜(意思解释)
- 满腹经纶(意思解释)
- 压岁钱(意思解释)
- 凿壁借光(意思解释)
- 不三不四(意思解释)
- 凤毛麟角(意思解释)
- 兵无常势(意思解释)
- 群龙无首(意思解释)
- 十羊九牧(意思解释)
- 救经引足(意思解释)
- 互通有无(意思解释)
- 抱恨黄泉(意思解释)
- 死不开口(意思解释)
- 将伯之呼(意思解释)
- 家破人亡(意思解释)
- 天下第一(意思解释)
- 古里古怪(意思解释)
- 知往鉴今(意思解释)
- 汗马功劳(意思解释)
- 前仆后继(意思解释)
- 雷大雨小(意思解释)
- 祝哽祝噎(意思解释)
- 平生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意思解释)
- 出师不利(意思解释)
- 哀兵必胜(意思解释)
- 亡魂失魄(意思解释)
※ 佛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意思解释、佛高一尺,魔高一丈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不可多得 | 得:得到;获得。不能得到很多。形容非常稀少;很难得到。 |
高蹈远举 | 意为隐居避世。 |
说东道西 | 没有中心地随意说。 |
从俗浮沉 | 顺着世俗或浮或沉。指能够随着世俗或时势的变化而变化。 |
出师无名 | 谓没有正当理由而出兵征伐。 |
力小任重 | 能力小,负担重。犹言力不胜任。 |
白费心机 | 白费心思,形容徒劳无益。 |
盲人说象 | 比喻看问题以偏概全。 |
陌路相逢 | 与陌生人相遇在一起。 |
当仁不让 | 碰到应该做的好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托;不谦让。当:面对着;仁:原指正义的事;现泛指应该做的好事。 |
处实效功 | 处:办理。效:效验,效果。功:功绩,成效。处理事情从实际出发,讲究功效。 |
动荡不定 | 荡:摇动。动荡摇摆,不安定。形容局势不稳定,不平静。 |
杀鸡取卵 | 杀了鸡取出鸡蛋。比喻贪图眼前的一点好处;而损害长远的利益。 |
年少无知 | 年纪小,不懂事。 |
投石问路 | 原指夜间潜入某处前,先投以石子,看看有无反应,借以探测情况。后用以比喻进行试探。 |
蹑手蹑脚 | 蹑:放轻脚步。形容动作很轻;有时指走路时非常小心;或偷偷地跟随。 |
春山如笑 | 形容春天的山色明媚。 |
营私舞弊 | 营:谋求;舞:玩弄;弊:坏事。为了谋求私利而玩弄欺骗手段;违法乱纪。 |
到此为止 | 以这里为界限。 |
逆来顺受 | 逆:不顺;顺:顺从;受:忍受。碰上十分恶劣的境遇而顺从地忍受;不作反抗。 |
分路扬镳 | 扬镳:指驱马前进。分路而行。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 |
吴下阿蒙 | 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
生公说法 | 生公:晋末高僧竺道生,世称生公。竺道生解说佛法,能使顽石点头。比喻精通者亲自来讲解,必能透彻说理而使人感化。 |
匡谬正俗 | 纠正错误,矫正陋习。 |
之子于归 | 之子:这个女子;于归:到丈夫家中去。指女子出嫁 |
心上心下 | 形容心神不安。 |
白草黄云 | 形容边塞荒漠凄凉的景象。 |
孜孜不倦 | 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的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