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是士兵。形容极度惊恐,疑神疑鬼。
出处《晋书 苻坚载记下》:“(苻)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例子“八公山上,草木皆兵”,是错觉的一例。(毛泽东《论持久战》)
基础信息
拼音bā gōng shān shàng,cǎo mù jiē bīng
注音ㄅㄚ ㄍㄨㄥ ㄕㄢ ㄕㄤˋ,ㄘㄠˇ ㄇㄨˋ ㄐ一ㄝ ㄅ一ㄥ
繁体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正音“皆”,不能读作“jié”。
感情八公山上,草木皆兵是中性词。
用法复句式;作主语、分句;形容畏惧惊恐到极点。
辨形“兵”,不能写作“乒”、“乓”。
谜语苻坚兵败八公山
近义词惊愕失色
反义词勇者不惧
英语apprehend danger in every sound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历史与文化的交织
成语是中国语言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每一个成语背后都隐藏着一段独特的历史故事和深刻的文化内涵。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个充满神秘色彩和哲理思考的成语——“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一、成语出处与背景**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这一成语源自东晋时期的一场著名战役——淝水之战。这场战役发生在公元383年,当时前秦的苻坚率领大军南下,意图统一南北,而东晋则由谢安领导的军队进行抵抗。双方在淝水展开决战,东晋军队虽然人数少于前秦,但凭借正确的战术和士气高昂,最终取得了胜利。
其中,“八公山上,草木皆兵”这个成语就是在淝水之战中的一个小插曲。据史书记载,当苻坚率领大军到达八公山时,他看到山上的树木和草丛都像敌军一样,因此产生了恐惧心理。于是便有了“草木皆兵”之说,用来形容人在极度紧张或恐慌的情况下,将一切事物都视为敌人。
**二、成语的意义与应用**
1. **心理暗示与环境影响**:成语“八公山上,草木皆兵”形象地揭示了人在特定环境下容易产生过度敏感和恐慌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暗示会让人把原本无害的事物看成威胁,从而影响判断力和行动力。例如,在战争或危机时刻,人们可能会因为过于紧张而做出错误的决定。
2. **情绪管理的重要性**:这个成语还提醒我们要学会管理和调节自己的情绪。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冷静和理性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避免因一时冲动而陷入更大的困境。
3. **警示作用**:此外,它也具有一定的警示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警惕那些夸大其词的信息,避免被表象所迷惑,要从多个角度全面分析问题,才能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4. **文学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成语“八公山上,草木皆兵”还经常被引用到文学作品中,作为描绘人物内心活动或描述紧张气氛的一种手段。通过这种方式,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情感变化,并感受到故事中紧张激烈的氛围。
总之,“八公山上,草木皆兵”这一成语不仅反映了古代战争中的一个真实事件,更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它教会我们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心,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是要勇于面对困难,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交浅言深(意思解释)
- 德重恩弘(意思解释)
- 不骄不躁(意思解释)
- 有胆有识(意思解释)
- 风驰电掣(意思解释)
- 当仁不让(意思解释)
- 陈言务去(意思解释)
-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意思解释)
- 肝胆过人(意思解释)
- 百战百胜(意思解释)
- 以身试法(意思解释)
- 爱才如渴(意思解释)
- 心直口快(意思解释)
- 可想而知(意思解释)
- 铁面无私(意思解释)
- 喔咿儒睨(意思解释)
- 万里长城(意思解释)
- 大张旗鼓(意思解释)
- 吴下阿蒙(意思解释)
- 面有难色(意思解释)
- 遗世绝俗(意思解释)
- 通今达古(意思解释)
- 手不释书(意思解释)
- 密锣紧鼓(意思解释)
- 刚愎自用(意思解释)
- 耳聪目明(意思解释)
- 暴露无遗(意思解释)
- 为虎作伥(意思解释)
※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的意思解释、八公山上,草木皆兵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手舞足蹈 | 蹈:跳动。两手舞动;两只脚也跳起来。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
浇风薄俗 | 指社会风气轻浮庸俗。 |
支支吾吾 | 亦作“支支梧梧”。谓说话吞吞吐吐,含混躲闪。 |
见多识广 | 识:知道。看到的多;知道的广。形容资格较老;经验丰富;知识广博。 |
鉴影度形 | 观察揣度人的形迹。 |
如法炮制 | 本指依照一定的方法制作中药。现指比喻照着现成的样子做。 |
成竹在胸 | 成竹:现成完整的竹子。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义。 |
止于至善 | 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
归马放牛 | 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
信以为真 | 把假的当作真的。信:相信。 |
弟子孩儿 | 弟子:歌妓,妓女。婊子养的。 |
有目共睹 | 睹:看见。大家的眼睛都能看得见。形容极其明显。 |
拔苗助长 |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
匡谬正俗 | 纠正错误,矫正陋习。 |
兴高采烈 | 兴致高;精神饱满。采:精神;烈:强烈;旺盛。 |
凹凸不平 | 形容平面上有凸出和凹进的地方。 |
室迩人遥 | 见“室迩人远”。 |
经史百子 | 经:经学,经书,儒家经典著作。史:史学,史书。百子:诸子百家之学。旧指各个方面的很需要学问。 |
马牛其风 | 谓马、牛奔逸。《书·费誓》:“马牛其风,臣妾逋逃,勿敢越逐。”孔颖达疏:“僖四年《左传》云:‘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贾逵云:‘风,放也,牝牡相诱谓之风。’然则马牛风佚,因牝牡相逐,而逐至放佚远去也。”后用以表示互不相干。 |
牛郎织女 | 牛郎织女是从牵牛星和织女星两个星名衍化而成的传统神话中的两个主角。传说织女是天帝的孙女;织造云锦;但跟牛郎结婚以后;就中断织锦;致使天帝震怒;责令分离;每年七夕准相会一次。现比喻夫妻长期分离。 |
无稽之谈 | 稽:音机;查考;谈:话语;传言。没有根据的说法。 |
身败名裂 | 地位丧失;名声败坏。现在也形容干了坏事;遭到彻底失败。 |
千家万户 | 众多人家。 |
满面春风 | 春风:春天温暖的风。本指春风拂面;温暖宜人。现指心情喜悦;满脸笑容。也用以形容和蔼热情的面容。 |
拨乱济危 | 平定乱世,救济危难。亦作“拨乱济时”。 |
举足轻重 | 一挪动脚;就会影响两边的分量。原指一个实力强的人处于两方之间;只要稍微偏向一方;就会打破均势。比喻地位极其重要;足以左右全局。 |
不问青红皂白 | 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
屦及剑及 | 屦:鞋;及:赶上。形容人奋发兴起,行动果断迅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