筚门圭窦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筚门:用荆条或竹子编成篱笆作门。柴门小户,比喻穷人的住处。
出处《魏书·李谧传》:“绳枢瓮牖之室,筚门圭窦之堂,尚不然矣。”
例子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三卷:“筚门圭窦系贫士之居;瓮牖绳枢皆篓人之室。”
基础信息
拼音bì mén guī dòu
注音ㄅ一ˋ ㄇㄣˊ ㄍㄨㄟ ㄉㄡˋ
繁体篳門珪竇
感情筚门圭窦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形容穷人的住宿。
近义词筚门闺窦
英语a humble dwelling--impoverished family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解读“筚门圭窦”》
在中国浩如烟海的成语宝库中,“筚门圭窦”是一个充满古朴韵味且内涵深刻的成语。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深入了解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与意义。
**一、字词释义**
“筚”,本义是指用荆条或竹子编成的篱笆之类的东西。“筚门”就是指用荆条编织的门,这是一种非常简陋的门,象征着居住环境的简朴、贫困。“圭”,在古代是一种上圆(或尖)下方的玉器,也常用来形容形状像圭的事物。“圭窦”,“窦”指的是孔穴,这里特指墙上的小洞,圭窦则是形似圭形的小洞。所以“筚门圭窦”整体描绘的是一个极为简陋的住处,只有用草编的门和墙上开的小洞作为窗户或通道。
**二、成语溯源**
这个成语最早出自于《礼记·檀弓下》:“夫君子之丧,质素备具,则见大容;非致美不敢以养其亲,然后退而卑宫室,恶衣服,毁瘠不倦,是难能也。故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若之何其使吾子孙穷斯居也?吾闻之也:‘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又闻之也:‘不以礼伪进,不以欲弊百姓。’吾恐寒者不可为衣,饥者不可为食也。是以不惮告于君子。”这里的描述反映了古人对于简朴生活的态度以及对礼仪规范的遵循,在此语境下,“筚门圭窦”被引申出来,用于形容一种极其简陋、贫困的生活状态。
**三、成语寓意**
1. **反映社会阶层差异**
- 在古代社会,贫富差距明显。“筚门圭窦”所代表的穷人居住的简陋环境与富贵人家的雕梁画栋形成鲜明对比。它就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那些住在如此简陋房屋里的人们,往往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生活,他们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忍受物质极度匮乏的痛苦。
2. **体现品德修养**
- 然而,这个成语也有着积极的一面。从品德修养的角度来看,一些品德高尚的人即使身处“筚门圭窦”的环境中,也能保持内心的宁静与高洁。例如古代的一些隐士,他们不慕荣华富贵,甘愿在简陋的茅屋中修身养性,研究学问或者追求自己的理想境界。这表明一个人的精神境界不一定取决于外在的物质条件,真正的贤德之人可以在最艰苦的环境中坚守自己的操守。
3. **警示后人珍惜物质财富**
- 对于现代社会来说,“筚门圭窦”也是一个警示。我们生活在物质相对丰富的时代,与古代那种极度贫困的状态相比,我们的生活条件已经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我们不能忘记曾经的困苦,更应该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物质财富,合理利用资源,避免铺张浪费。同时,也要关注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帮助那些仍然处于困境中的人们改善生活状况。
**四、成语运用示例**
在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筚门圭窦”的身影。比如描写旧社会农民生活的文章:“这些生活在筚门圭窦中的农民,一年到头辛勤劳作,却只能勉强维持温饱,他们最大的愿望不过是风调雨顺,庄稼有个好收成,让家人不再饿肚子。”
在议论文中表达珍惜幸福生活时也可用到:“我们如今远离了筚门圭窦的生活,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房子,享受着现代化的便利设施,这是无数先辈奋斗的结果,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总之,“筚门圭窦”这个成语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它让我们透过简陋的居住环境看到古代社会的风貌,感悟到品德修养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小人得志(意思解释)
- 卑谄足恭(意思解释)
- 杯蛇幻影(意思解释)
- 自怨自艾(意思解释)
- 胸有成竹(意思解释)
- 鸿鹄将至(意思解释)
- 兵荒马乱(意思解释)
- 以身试法(意思解释)
- 闭关自守(意思解释)
- 安眉带眼(意思解释)
- 风和日丽(意思解释)
- 有目共睹(意思解释)
- 匡谬正俗(意思解释)
- 画地为牢,议不入(意思解释)
- 奇货可居(意思解释)
- 便还就孤(意思解释)
- 风虎云龙(意思解释)
- 分门别类(意思解释)
- 认贼作父(意思解释)
- 麻木不仁(意思解释)
- 单刀直入(意思解释)
- 魂飞天外(意思解释)
- 为虎作伥(意思解释)
- 无计可施(意思解释)
- 十八层地狱(意思解释)
- 滥用职权(意思解释)
- 一如既往(意思解释)
- 岂有此理(意思解释)
※ 筚门圭窦的意思解释、筚门圭窦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自拔来归 | 拔:摆脱,离开。自觉离开恶劣环境,归向光明。指敌方人员投奔过来。 |
放牛归马 | 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
回光反照 | 指日落时由于反射作用而天空中短时发亮。比喻人死前精神突然兴奋。也比喻事物灭亡前夕的短暂兴旺。 |
大惑不解 | 惑:疑惑迷乱;解:理解。①原指最糊涂的人迷惑一辈子。后指对某事或情况怀疑;想不通;不可理解。 |
赶尽杀绝 | 驱除干净;彻底消灭。比喻残忍狠毒;不留余地。 |
明争暗斗 | 表面上和暗地里都在进行争斗;形容内部钩心斗争;互相争斗的情况。 |
材轻德薄 | 指才德疏浅。有时用为谦词。 |
倒悬之危 | 倒悬:象人被倒挂着一样。比喻处境极端困难。 |
饿虎吞羊 | 饥饿的老虎活吞一只羊羔。比喻迅猛贪婪。 |
路无拾遗 | 见“路不拾遗”。 |
雨散风流 | 比喻离散。 |
祸国误民 | 祸:祸害;误:误导,耽误。指危害国家,误导人民。 |
鬼头鬼脑 | 形容举止诡秘;行为不光明正大或不正派。 |
绘声绘影 | 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 |
吉光片羽 | 片羽:一片羽毛;指吉光身上的一小块毛皮;吉光:古代传说中的神兽;毛皮为裘;入水数日不沉;入火不焦。比喻残存的极其珍贵的文物。 |
进谗害贤 | 谗:谗言,说他人的坏话;贤:贤良,指好人。说坏话,陷害好人。 |
阳春白雪 | 阳春;白雪:是战国时代楚国的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歌曲;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
兴高采烈 | 兴致高;精神饱满。采:精神;烈:强烈;旺盛。 |
生拉硬扯 | 形容说话或写文章牵强附会。也形容用力拉扯,勉强别人听从自己。 |
画地为牢,议不入 | 议:议论。在地上画个圆圈当作牢狱,人们议论着不敢进入。形容狱吏的凶残暴虐。 |
奇货可居 | 奇货:珍奇的货物;居:囤积。囤积珍奇的货物;以备高价售出。比喻凭借技艺或某种事物以获取功名财利及其它好处。 |
树欲静而风不止 | 树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着。比喻事物的客观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面有难色 | 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 |
通今达古 | 同“通今博古”。 |
之子于归 | 之子:这个女子;于归:到丈夫家中去。指女子出嫁 |
无稽之谈 | 稽:音机;查考;谈:话语;传言。没有根据的说法。 |
信口开河 | 随口乱说一气。指说话没有根据;不可靠。信口:随口;开河:指说话时嘴唇张合。 |
无影无踪 | 踪:踪迹。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