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余毒也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再也没有人威胁、危害我了。表示目空一切,认为谁也不能伤害我。
出处《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晋侯闻之而后喜可知也,曰:'莫余毒也已。'”
基础信息
拼音mò yú dú yě
注音ㄇㄛˋ ㄩˊ ㄉㄨˊ 一ㄝˇ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莫余毒也”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它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原句为“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其中的“莫余毒也”,意为“没有加害我”,表达了感激之情。
### 语文讲解文章:解读“莫余毒也”
#### 一、成语出处与背景
“莫余毒也”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这是春秋时期的一部历史文献,记录了当时各国之间的战争、外交和政治活动。这句话出现在晋楚城濮之战后,秦国大夫孟明视被俘虏,后来晋文公放他回国。孟明视回国后对秦穆公说:“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这里的“莫余毒也”表达的是孟明视对晋文公宽宏大度、未加害于他的感激之情。
#### 二、成语释义
“莫余毒也”的字面意思是“没有对我施加毒害”。在古代语境中,“毒”不仅指物理上的毒药或伤害,更广泛地指任何形式的惩罚、迫害或恶意对待。“莫余毒也”因此可以理解为“没有对我进行任何伤害或迫害”,表达了对对方宽容大度的感激之情。
#### 三、成语的情感色彩
这个成语带有浓厚的感恩和敬意,表达了说话者对对方宽宏大量、不计前嫌的感激之情。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没有伤害我”,而是强调了一种超越个人恩怨、以德报怨的高尚情操。这种情感在古代社会中尤为重要,因为当时的国际关系和个人关系往往充满了复杂的政治博弈和利益纠葛。
#### 四、成语的应用场景
虽然“莫余毒也”不是一个现代常用的成语,但在特定的历史或文学情境中,它仍然具有深刻的意义。例如,在描述某人面对敌人的宽容态度时,可以用“莫余毒也”来表达对方的高尚品格。此外,在讨论历史人物或事件时,也可以引用这一成语来形容那些能够放下仇恨、以德报怨的伟大人物。
#### 五、成语的现代启示
“莫余毒也”不仅仅是一个古老的成语,它背后所蕴含的宽容精神在现代社会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面对冲突和矛盾时,学会放下成见、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人,不仅能化解矛盾,还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正如孟明视所说,“三年将拜君赐”,真正的宽容往往会换来对方的感激和回报。
### 结语
“莫余毒也”虽然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成语,但它所传达的宽容精神却是永恒的。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宽容都是解决矛盾、促进和谐的重要品质。通过学习和理解这样的成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践行宽容的价值观,从而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展现出更高的道德水准。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悬而未决(意思解释)
- 靡所底止(意思解释)
- 凿壁借光(意思解释)
- 举重若轻(意思解释)
- 哀而不伤(意思解释)
- 没里没外(意思解释)
- 遁入空门(意思解释)
- 语不惊人(意思解释)
- 主明臣直(意思解释)
- 囚首垢面(意思解释)
- 吉光片羽(意思解释)
- 半夜三更(意思解释)
- 大腹便便(意思解释)
- 将夺固与(意思解释)
- 心上心下(意思解释)
- 凡夫俗子(意思解释)
- 受益匪浅(意思解释)
- 牵肠挂肚(意思解释)
- 欺人自欺(意思解释)
- 起死回生(意思解释)
- 笑貌声音(意思解释)
- 万变不离其宗(意思解释)
- 洗耳恭听(意思解释)
- 无穷无尽(意思解释)
- 荡然无余(意思解释)
- 书不释手(意思解释)
- 钜学鸿生(意思解释)
- 一清二楚(意思解释)
※ 莫余毒也的意思解释、莫余毒也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贫贱不移 | 移:改变。不因生活贫困、社会地位低下而改变自己的志向。形容意志坚定。 |
太岁头上动土 | 比喻触犯强暴有力的人。 |
命中注定 | 命:命运;人一生的遭遇;注定:预先决定。旧时迷信说法;指命运早已决定了。 |
牛口之下 | 借指卑下的地位。 |
屈指一算 | 屈:弯曲。扳着指头一算。 |
安于现状 | 安:对生活、工作等感到满足合适;现状:目前的状况。习惯满足于目前的状况;不求进步。 |
目不忍见 | 形容景象极其悲惨。同“目不忍视”。 |
民不畏死 | 畏:惧怕。人民不怕死。形容不怕死的气慨。 |
分路扬镳 | 扬镳:指驱马前进。分路而行。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 |
难上加难 | 难:不容易。形容极端的难度。 |
吴头楚尾 | 今江西北部,春秋时是吴、楚两国交界的地方,它处于吴地长江的上游,楚地长江的下游,好象首尾互相衔接。 |
斗水活鳞 | 语本《庄子·外物》:“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后因以“斗水活鳞”比喻得到微薄的资助而解救眼前的危急。 |
平心而论 | 论:说。指采取冷静客观的态度作公允的评论;不掺杂任何感情因素。 |
纵横天下 | 在天下任意往来,没有阻挡。 |
一条龙 | 比喻事物首尾相连,排成一条连续不断的线。也比喻生产程序或工作环节上的相关联的连续。 |
珠还合浦 | 合浦:汉代郡名,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 |
升官发财 | 谓提升了官职,同时就能获得更多的物质财富。 |
受益匪浅 | 匪:通“非”。得到的好处很多。 |
打退堂鼓 | 退堂:指古代封建官吏坐堂问事完毕。封建官吏在退堂前;差役要打退堂鼓;表示停止办公或审理案件结束。现比喻跟人共同做事时中途退出。也比喻遇到困难或问题时;向后退缩。 |
不在话下 | 原多用于旧小说中;表示故事暂告一段落;转入别的情节。现多指事物轻微;不值得说或事情当然是这样;用不着说。 |
过门不入 | 经过家门而不回家。形容忠于职守,公而忘私。 |
奋起直追 | 奋:鸟类展翅起飞。形容在已经落后的情况下;振作起来;一股劲地赶上去。 |
离本趣末 | 趣:通“趋”,趋向。丢掉根本,追逐末节 |
刚愎自用 | 刚:强硬。愎:固执;任性。刚愎:倔强固执;不接受别人的意见。自用:自以为是。固执任性;自以为是。 |
可有可无 | 可以有也可以没有。指无关紧要或不很重要。 |
束身受命 | 束身:约束自身,不放纵。比喻投案。指投案归顺过去以后、听从命令。 |
光怪陆离 | 光怪:奇异的光彩;陆离:色彩繁杂。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也形容事物离奇多变。 |
勿谓言之不预 | 不要说事先没有说过,表示事前已讲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