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读网成语词典拔诸水火,登于衽席拔诸水火,登于衽席的意思
zhūshuǐhuǒ,dēngrèn

拔诸水火,登于衽席



拔诸水火,登于衽席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拔:拉出;诸:同“之于”;登:加上;衽席:床席。把人从水火中拉出来放到床上。比喻解救危难中的人们。

出处明·宋濂《阅江楼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


基础信息

拼音bá zhū shuǐ huǒ,dēng yú rèn xí

注音ㄅㄚˊ ㄓㄨ ㄕㄨㄟˇ ㄏㄨㄛˇ,ㄉㄥ ㄩˊ ㄖㄣˋ ㄒ一ˊ

繁体拔諸水火,登於衽席

感情拔诸水火,登于衽席是褒义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为别人解困。

近义词出于水火,登之衽席

反义词祸国殃民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拔诸水火,登于衽席》——从苦难中解脱,享受安宁 在浩瀚的中华成语宝库中,有一句成语“拔诸水火,登于衽席”,它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历史背景。这句话出自《孟子·滕文公上》,原文为:“民之憔悴于虐政,若大旱之望云霓也;民之于仁也,犹水之于土也;故圣人复起,必先救民于水火之中,而后登之于衽席之上。”这段话的大意是说,人民在暴政下饱受煎熬,就像干旱时渴望雨水一样迫切。人民需要仁爱如同土地需要水一样,因此,圣人再次出现时,必须首先将人民从苦难中解救出来,让他们脱离水深火热的生活,然后才能享受到舒适安宁的生活。 “拔诸水火”字面意思是将人从水和火这两种极端恶劣的环境中拯救出来。水火在这里象征着极端困苦和危险的境地,如战争、饥荒、疾病等。而“登于衽席”则表示登上舒适的床榻,比喻人们摆脱了困境,过上了安逸幸福的生活。整个成语强调的是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与救济,体现了古代先贤对于国家治理和社会安定的深切关怀。 此成语常用来形容将人们从极度困难或危险的处境中解救出来,并给予他们更好的生活条件。比如,在现代语境中,可以用于描述政府实施扶贫政策,帮助贫困地区的居民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使他们从物质匮乏的状态中走出来,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拔诸水火,登于衽席”这一成语不仅富有文学美感,还承载着深厚的人文关怀精神。它提醒我们,在追求个人幸福的同时,不应忘记那些仍在水深火热中挣扎的人们,应当尽己所能去帮助他们,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

拔诸水火,登于衽席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拔诸水火,登于衽席的意思解释、拔诸水火,登于衽席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催人泪下 催:催促,促使。形容事迹十分感人,使人不禁流下眼泪。
冰解的破 冰冻融解,箭靶射中。比喻问题解决,障碍消除。
颐指气使 颐:腮帮子;指:指挥;气:神气;使:指使。用腮帮子来指挥人;用神气来支使人。
论黄数白 ①谓任意评论是非好坏。②点了黄金又数白银。极言财富之多。
结党营私 营:谋求。互相组成小集团;为谋得个人私利而干坏事。也作“植党营私。”
打肿脸充胖子 比喻宁可付出代价而硬充作了不起。
口快心直 有啥说啥;想啥说啥。形容人性情直爽;语言明快。
叫化子 乞丐。
群龙无首 首:头;引申为领袖。一群龙没有领头的。比喻没有领头的;无从统一行动。
三长两短 比喻意外的灾祸或事故;现多指死亡。
十羊九牧 十头羊倒用九个人放牧。比喻官多民少,赋税剥削很重。也比喻使令不一,无所适从。
妻儿老小 指全家人。用在表示家族负担。
饱食暖衣 吃的饱;穿的暖;生活富足;无忧无虑。
孝子贤孙 孝敬父母的有德行的子孙。泛指有孝行的子孙。
无关紧要 紧要:急切的,重要的。不重要,不会影响大局。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谚语。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休戚是同 休:欢乐,吉庆;戚:忧愁;是:语助词。彼此间的忧乐和祸福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同甘共苦。
各行各业 泛指所有的人所从事的各种行业。
共为唇齿 比喻互相辅助。
战战业业 戒慎畏惧貌。
汗马功劳 汗马:战马奔驰出汗。指将士立下战功。后指对事业的辛勤贡献。
热气腾腾 热气:温度高的气体;腾腾:气体不断上升的样子。原意为热气盛大。比喻情绪高涨;气氛热烈。
不在话下 原多用于旧小说中;表示故事暂告一段落;转入别的情节。现多指事物轻微;不值得说或事情当然是这样;用不着说。
驾轻就熟 驾:赶马车;轻:指轻便的车;就:到;熟:熟悉的道路。驾着轻便的车走熟悉的路。比喻办熟悉的事很容易。
丰功伟绩 丰:多;伟:大;显赫。伟大的功勋和成就。
逢人说项 比喻到处为人说好话
主人翁 当家作主的人。
空手套白狼 徒手抓住白狼。指无本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