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áoróngzhù

陶镕鼓铸



陶镕鼓铸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陶镕:烧制陶器;鼓铸:冶炼金属。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60回:“军机处各大臣,虽经洋翰林、洋进士一番陶镕鼓铸,也只晓得‘立宪,立宪’!”

例子他对我有陶镕鼓铸般的影响


基础信息

拼音táo róng gǔ zhù

注音ㄊㄠˊ ㄖㄨㄥˊ ㄍㄨˇ ㄓㄨˋ

繁体陶鎔皷鑄

感情陶镕鼓铸是褒义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教育鼓动。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陶镕鼓铸:熔炼与锻造的艺术》 在中华文化的宝库中,成语是语言中的瑰宝。每一个成语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陶镕鼓铸”这个成语,它不仅描绘了古代制陶和铸造工艺的精妙之处,也寓意着教育、培养人才的过程。 首先,“陶”是指陶器的制作。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陶器的制作技艺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陶艺家通过揉泥、塑形、烧制等步骤,将普通的泥土转化为精美绝伦的陶器。这一过程需要耐心、细心以及对材料特性的深刻理解。这正是“陶”字在成语中的象征意义——塑造与培养。 “镕”则指的是金属的熔化与提炼。古代的铸造工艺,如青铜器的制作,要求工匠们先将铜、锡等金属熔化,去除杂质后,再进行浇铸。这一过程既考验着工匠的技术水平,也体现了他们对材料属性的掌握程度。“镕”的意义在于净化与提升,意味着去除杂质,使事物达到更高的品质。 “鼓铸”则进一步延伸了这种比喻。在古代,铸造过程中使用鼓风设备提高炉温,促进金属熔化。因此,“鼓铸”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操作,更是一种推动、激发潜能的过程。 综上所述,“陶镕鼓铸”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从原材料到成品的整个加工过程,其中包含了从粗糙到精致、从平凡到卓越的转变。在现代语境下,我们也可以将其引申为教育、培养人才的过程。就像制陶和铸造一样,教育者和导师应当像工匠对待材料那样,耐心地引导学生去发现自我,不断克服困难,最终实现个人成长与进步。 总之,“陶镕鼓铸”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门艺术,一种哲学。它教会我们在面对任何事物时,都要有耐心、细心和匠心,通过不断的磨砺与提升,使之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陶镕鼓铸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陶镕鼓铸的意思解释、陶镕鼓铸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穷年累世 形容时间长久。
五花大绑 先用绳索套住脖子,又绕到背后反剪两臂的绑人方式。
气充志骄 谓心满意得,骄傲自大。
费尽心机 心机:心思;计谋。指用尽了心思。形容千方百计地谋算。
栋梁之材 可以做屋栋房梁的材料。比喻能够担当重任的人。
喜新厌旧 厌:厌恶。喜欢新的;厌弃旧的。多指用情不专一。
快心满志 见“快心遂意”。
作贼心虚 虚:怕。指做了坏事怕人知道,心里老是不安。
妻儿老小 指全家人。用在表示家族负担。
骨肉之亲 骨肉:骨和肉,比喻至亲;亲:亲爱。比喻父母、兄弟、子女之间相亲相爱的关系。
拔苗助长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赴汤蹈火 赴:去;走向;汤:开水;蹈:踩。投入沸水;踏上烈火。比喻奋不顾身;不避艰险。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比喻礼物虽然微薄,却情谊深重。
贤母良妻 见“贤妻良母”。
风声鹤唳 唳:鹤鸣声。风吹的响声和仙鹤的叫声。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
身败名裂 地位丧失;名声败坏。现在也形容干了坏事;遭到彻底失败。
笑貌声音 笑貌:表情;声音:谈吐。指人的言谈、态度等。
绿林强盗 指山林的强盗。
臭名昭著 名:名声;昭著:显著;明显。坏名声谁都知道。
充耳不闻 充:塞住;闻:听。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听别人的意见或劝告。
故态复萌 老样子又重新恢复。指原来的旧习气和老毛病又重犯了。
圆凿方枘 凿:榫眼;枘:榫头。方榫头插不进圆榫眼。比喻不相投合;格格不入。
脱口而出 指话语未经思索;随口而言。脱口:不加思索地开口说。
为虎作伥 被老虎咬死的人变成鬼;又去引诱别人来让老虎吃;这种鬼叫作“伥”。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
挥戈反日 挥舞兵器,赶回太阳。比喻排除困难,扭转危局。
发人深思 深:无限,没有穷尽。启发人深入地思考。形容语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寻味。
欲速则不达 速:快;达:达到。指过于性急图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意惹情牵 惹:引起。牵:牵挂。引起情感上的缠绵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