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ījié

一肢一节



一肢一节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见“一肢半节”。

出处鲁迅《准风月谈·感旧以后(上)》:“但也因为所指的是一群,所以被触着的当然也不会少,即使不是整个,也是那里的一肢一节。”


基础信息

拼音yī zhī yī jié

注音一 ㄓ 一 ㄐ一ㄝˊ

繁体一肢一節

感情一肢一节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一支半节、一肢半节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当然可以。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这个成语“一肢一节”。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成语的基本构成。“一肢一节”中的“肢”指的是身体的一部分,如手臂或腿;而“节”则常常用来指关节,是骨骼之间连接的部分。因此,“一肢一节”字面上的意思就是身体的一个部分和一个关节。 然而,在成语的实际使用中,“一肢一节”并不直接表达其字面意义。这个成语更多地被用来比喻事物的局部或者细小的部分,强调的是整体中的一小部分。这种用法反映了汉语成语丰富而微妙的表达方式,往往通过具体的形象来传达抽象的概念。 在古代文献中,“一肢一节”这一说法最早出现在《庄子·养生主》中:“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这里虽然没有直接使用“一肢一节”,但庄子的思想与这种观念相呼应,即个体在整个社会、自然界中只是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成语“一肢一节”的使用场合通常是在描述事物时,表达出一种谦逊的态度或是对于细节的关注。例如,当我们谈论一项庞大工程时,可能会说“我们只完成了其中一肢一节的工作”,以此来表达工作还远未完成,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时间。 总之,“一肢一节”这个成语虽然是从身体部位的描述出发,但它所蕴含的意义却远远超出了字面意思,更倾向于表达对事物局部的重视以及对于整体的谦逊态度。它不仅是一种语言上的表达,更是中华文化中对于细微之处的关注和尊重的一种体现。通过学习这样的成语,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汉语的精妙之处,也能从中领悟到古人对于自然和社会的独特见解。

一肢一节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一肢一节的意思解释、一肢一节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芒刺在背 芒刺:谷类壳上的细刺。好像有芒刺扎在背上。形容心中惶恐不安、坐卧不宁。
初出茅庐 茅庐:草屋。原意指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接受邀请;就任军师;首战用计火烧博望坡;大败曹兵;立下了战功。后比喻刚进入社会或工作岗位;缺乏经验。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忧虑在天下人之前,享受在天下人之后。比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紫陌红尘 紫陌:京城的道路;红尘:尘埃。指京城道上非常热闹,尘土飞扬。形容京城繁华或比喻虚幻的荣华。
丑声远播 坏名声传播得很远。
视微知着 看到细微迹象,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势。
仁义道德 泛指旧时鼓吹的道德规范。
通都大邑 都:都市;邑:城。四通八达的大都会、大城市。
古色古香 (陈设、器物或艺术品)具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古香:古书画散发出的气味。
有权有势 势:地位和权力。既有权力,又有地位。
指天誓日 指着苍天;对着太阳发誓。表示态度坚定或忠诚。
偃旗息鼓 偃:放倒;息:停止。原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后用以指休战或不声不响停止行动。
己溺己饥 亦作“己饥己溺”。语出《孟子·离娄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后因以“己溺己饥”或“己饥己溺”谓视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因此解除他们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
光前启后 犹“光前裕后”。
室徒四壁 犹言室内空无一物。喻贫穷。
吴头楚尾 今江西北部,春秋时是吴、楚两国交界的地方,它处于吴地长江的上游,楚地长江的下游,好象首尾互相衔接。
令人满意 指让人意愿得到满足。
黄耳传书 黄耳:犬名;书:书信。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后比喻传递家信。
动魄惊心 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著手成春 著手:动手接触。指诗歌格调自然清新。后比喻医术高明。
粉墨登场 粉墨:搽脸和画眉的化妆品。指化装后登台演戏。比喻乔装打扮一番;登上政治舞台。也比喻在社会生活中扮演角色;像演戏一样活动。
材雄德茂 指才德杰出。
足衣足食 衣食丰足。指生活富裕。
骄傲自满 自高自大;满足于自己已有的成绩。
困兽犹斗 困兽:被围困的野兽;犹:还、仍;斗:搏斗。被围困的野兽还要搏斗。比喻陷于绝境的失败者还要顽抗。
阴阳怪气 形容态度怪癖,冷言冷语,不可捉摸。
空手套白狼 徒手抓住白狼。指无本买卖。
无计可施 施:施展。没有什么计谋可以施展。指一点办法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