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àochúnshé

膏唇歧舌



膏唇歧舌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歧舌:卖弄口才,说话反复无常。极力用语言打动人。

出处清·钱谦益《复李叔则书》:“生平迂愚,耻以文字媚人,况敢膏唇歧舌,以诳知己。”


基础信息

拼音gào chún qí shé

注音ㄍㄠˋ ㄔㄨㄣˊ ㄑ一ˊ ㄕㄜˊ

感情膏唇歧舌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说话。

近义词膏唇贩舌、膏唇拭舌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在中华文化的广阔天地中,成语以其精炼而深刻的语言表达,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今天,我们要探讨的这个成语——“膏唇歧舌”,虽然并不如其他一些成语那样广为人知,但它却蕴含着独特的哲理与警示意义。 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个成语。“膏唇”一词,在古代文献中通常用来形容过分修饰或涂抹嘴唇的行为,往往带有一定的贬义,暗示行为的虚伪与不自然。“歧舌”则更为形象,字面意思是指舌头分叉,比喻言语不一、言辞矛盾。将两者结合,“膏唇歧舌”整体上描述的是一个人表面上看似光鲜亮丽,实际上却言行不一,表里不一的状态。 在古代社会,人们非常重视个人品德与言行一致。孔子曾说过:“巧言令色,鲜矣仁。”意即那些花言巧语、装模作样之人,很少能具备真正的仁德。因此,“膏唇歧舌”不仅是一种行为上的批评,更是对个体道德品质的一种否定。它告诫人们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更应注重内在修养与真实表达,追求真诚待人、言行一致的生活态度。 在现代社会,“膏唇歧舌”的含义同样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信息传播变得异常迅速且广泛,人们更容易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言论。然而,在这背后,也存在着不少虚伪的宣传、哗众取宠的言论。因此,学会辨别真伪,坚守内心的真诚与正直,便显得尤为重要。 总之,“膏唇歧舌”这一成语,通过其独特的语言构造,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永恒的主题: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真诚与真实始终是人际交往中最宝贵的品质。它提醒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保持一颗纯净的心灵,用实际行动去践行自己的承诺,让生活更加美好和谐。

膏唇歧舌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膏唇歧舌的意思解释、膏唇歧舌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苦尽甘来 尽:终结;甘:甜;美好。比喻艰苦的日子已经过去;美好的时光已经到来。
首身分离 首:头。头和身体分开了。指被砍头。
自己人 自己一方的人。指自家人或圈内人。
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 二十四史:清乾隆时刻《史记》等24部史书。比喻情况复杂,头绪繁多,不知从哪里说起才好。
材轻德薄 指才德疏浅。有时用为谦词。
志在千里 形容志向远大。
繁文缛节 文;节:旧时指礼节;缛:繁重。繁琐过多的礼节、仪式。也指繁琐多余的事项或手续。
目不忍见 形容景象极其悲惨。同“目不忍视”。
庖丁解牛 庖丁:厨师。厨师解割了全牛。比喻掌握了解事物客观规律的人;技术纯熟神妙;做事得心应手。
沤沫槿艳 沤:水泡;槿:木槿。晶莹的水泡,艳丽的槿花。比喻短暂的幻象或易消失的事物。
反面无情 翻脸不讲情面。形容对人的态度突然变坏;不留情面。
指天誓日 指着苍天;对着太阳发誓。表示态度坚定或忠诚。
作贼心虚 虚:怕。指做了坏事怕人知道,心里老是不安。
拔茅连茹 茅:白茅,一种多年生的草;茹:植物根部互相牵连的样子。比喻互相推荐,用一个人就连带引进许多人。
进谗害贤 谗:谗言,说他人的坏话;贤:贤良,指好人。说坏话,陷害好人。
新官上任三把火 指官员上任之初采取新的措施或政策。
不可磨灭 磨灭:指痕迹、印象、功绩、事实、道理等;经过相当长的时间逐渐消失。形容永远不会消失。
迭床架屋 床上搁床,屋上架屋。比喻重复、累赘。
欺人自欺 自欺:自我欺骗。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
胆大心小 形容办事果断,考虑周密。
鸡口牛后 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九州:指全中国。月亮普照全中国,而人间苦乐不同,少数人过着吃喝玩乐奢侈豪华的生活,好多人却过着饥寒交迫的苦日子。
驾轻就熟 驾:赶马车;轻:指轻便的车;就:到;熟:熟悉的道路。驾着轻便的车走熟悉的路。比喻办熟悉的事很容易。
不问青红皂白 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逢人说项 比喻到处为人说好话
浅见薄识 浅见:肤浅的见解。形容见闻不广,知识贫乏。
悲不自胜 胜:经受得住。悲伤得使自己经受不住了。形容伤感至极;情难自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