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微知着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微:微小;着:显着。从事物露出的苗头,可以推知它的发展趋向或他的实质。
出处宋 苏洵《辨奸论》:“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着。”
基础信息
拼音yǐ wēi zhī zhù
注音一ˇ ㄨㄟ ㄓ ㄓㄨˋ
繁体以微知著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近义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见微知着
反义词习焉不察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以微知著:小中见大的智慧》
在浩瀚如海的汉语成语宝库中,“以微知著”这四个字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邃的哲理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它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展现,一种将细微之处与宏大整体联系起来的思维方式。
**一、成语释义**
“以微知著”的字面意思是通过观察微小的现象来预见或理解重大的事情。它的核心在于强调从细微处入手,发现事物发展的趋势和规律,从而做出准确的判断和预测。简而言之,就是“小中见大”。
**二、成语来源**
关于“以微知著”的起源,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历史记载,但这一思想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早有体现。比如《老子》中提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以及《周易》中的“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这些经典著作都蕴含了通过细微变化来预判未来趋势的思想,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三、成语运用**
1. **生活实例**:人们常用“以微知著”来形容那些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不寻常迹象,进而采取行动避免潜在危机的人。例如,一位细心的家庭主妇可能会注意到冰箱里的食物即将耗尽,及时补充物资,避免突然断粮的情况发生。
2. **职场案例**:在商业领域,“以微知著”则表现为敏锐地捕捉市场动态,从消费者行为的变化中预判行业趋势。比如,一家公司通过分析社交媒体上的用户反馈,发现某款产品逐渐受到欢迎,便迅速加大生产力度,抢占市场先机。
3. **历史典故**:历史上不乏运用“以微知著”原则取得成功的事例。诸葛亮在草船借箭时,巧妙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特点,在雾中虚张声势,诱使对方误以为是敌军来袭,从而实现了借箭的目的。这一策略正是基于对细节的精准把握和对未来走势的准确判断。
**四、成语启示**
“以微知著”教会我们不要忽视任何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因为它们往往隐藏着重要的信息。无论是个人成长还是社会进步,都需要具备这种从小处着眼、从细微处入手的洞察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个世界,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总之,“以微知著”不仅是一种实用的生活技巧,更是连接微观世界与宏观宇宙的桥梁。让我们学会用一颗敏感而睿智的心去感受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相信无论遇到何种挑战,都能从容应对,开创美好未来。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怪诞不经(意思解释)
- 谨小慎微(意思解释)
- 习非成是(意思解释)
- 如履薄冰(意思解释)
- 鼠凭社贵(意思解释)
- 众喣山动(意思解释)
- 损人不利己(意思解释)
- 安安静静(意思解释)
- 鬼烂神焦(意思解释)
- 扬幡擂鼓(意思解释)
- 群龙无首(意思解释)
- 咄咄逼人(意思解释)
- 贫贱不能移(意思解释)
- 成竹在胸(意思解释)
- 下临无地(意思解释)
- 乳臭未干(意思解释)
- 绊脚石(意思解释)
- 祸国误民(意思解释)
- 公才公望(意思解释)
- 黑不溜秋(意思解释)
- 斗水活鳞(意思解释)
- 白首之心(意思解释)
- 忙不择价(意思解释)
- 受益匪浅(意思解释)
- 斗南一人(意思解释)
- 绵里藏针(意思解释)
- 生知安行(意思解释)
- 不合时宜(意思解释)
※ 以微知着的意思解释、以微知着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朝思暮想 | 从早到晚思念不已。形容思念之深切。多用于男女恋情。 |
恨铁不成钢 | 怨恨铁不能被炼成钢。形容对所期望的人要求严格;恨他不争气;迫切希望他变得更好。 |
节用裕民 | 节约用度,使人民过富裕的生活。 |
严刑峻法 | 峻:严酷。严厉的刑罚和严峻的法令。 |
处实效功 | 处:办理。效:效验,效果。功:功绩,成效。处理事情从实际出发,讲究功效。 |
绳锯木断 | 拉绳作锯;也能锯断木头。比喻力量虽小;条件虽差;只要坚持不懈地去做;就能把难办的事做成。 |
没里没外 | 里外不分,指说话做事不分场合。 |
空口无凭 | 凭:凭证。只是嘴说;没有凭证。指不足为据。 |
土木形骸 | 形骸:指人的形体。形体象土木一样。比喻人的本来面目,不加修饰。 |
化鸱为凤 | 比喻能以德化民,变恶为善。鸱,猫头鹰,古人以为凶鸟。语本《后汉书·循吏传·仇览》:“时考城令河内王涣,政尚严猛,闻览以德化人,署为主簿。谓览曰:‘主簿闻陈元之过,不罪而化之,得少鹰鹯之志邪?’览曰:‘以为鹰鹯不若鸾凤。’” |
色中饿鬼 | 比喻极其贪色的人。 |
民不畏死 | 畏:惧怕。人民不怕死。形容不怕死的气慨。 |
缠绵悱恻 | 缠绵:情感萦绕而不能解脱;悱恻:悲苦。形容心情悲苦;无法排遣。后也指诗文情调凄怆而婉转。也作“悱恻缠绵”。 |
罪上加罪 | 指罪恶更为严重。 |
死不开口 | 至死也不说话。指缄口不言 |
讨价还价 | 卖主要价高;买主给价低;双方要反复争议。现比喻在进行谈判时反复争议;或接受任务时讲条件。 |
遗世绝俗 | 遗世:遗弃世间之事。脱离社会独立生活,不跟任何人往来。 |
受益匪浅 | 匪:通“非”。得到的好处很多。 |
地丑德齐 | 丑:同类。地相等,德相同。比喻彼此条件一样。 |
从天而降 | 天上掉下来的。 |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 比喻不要多管闲事。 |
奋起直追 | 奋:鸟类展翅起飞。形容在已经落后的情况下;振作起来;一股劲地赶上去。 |
离本趣末 | 趣:通“趋”,趋向。丢掉根本,追逐末节 |
字斟句酌 | 一字一句都推敲、斟酌。形容说话、作文章严谨慎重。斟酌:考虑;推敲。 |
束身受命 | 束身:约束自身,不放纵。比喻投案。指投案归顺过去以后、听从命令。 |
忘乎所以 | 形容由于激动而忘了应有的态度;作出不适宜的举动。乎:古汉语虚词;无词汇意义;所以:指原来应有的态度或行为。 |
为虎作伥 | 被老虎咬死的人变成鬼;又去引诱别人来让老虎吃;这种鬼叫作“伥”。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 |
善自为谋 | 善于替自己打算。也指替自己好好地想办法。 |